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西部大开发,陕西作为西部的大省,地处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陕西腾飞的基础,而且也是实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对我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特别是黄河流域,已经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1水资源短缺问题
陕西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省份,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更加匮乏,占全省2/3的面积仅拥有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4稍多,区域自产地表水资源107亿m3,地下水补给量80亿m3,可开采量包括潜水,傍河开采,岩溶水以及部分深层水在内为39亿m3,扣除地表水,地下水二者重复量63亿m3,自产水资源量124亿m3。现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66m3,耕地亩均315m3,分别占全国人均、亩均的17.2%和17.8%,尤其是全省社会经济主体的关中地区流域部分,人均仅320m3,耕地亩均仅270m3。
我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正面临着日益恶化的局面。据现状调查,流域内年总需水量约87亿m3,而所有供水工程在充分发挥供水能力下,可供水量约为71亿m3,供需差距16亿m3。由于全年严重干旱,径流减少等种种原因,1999年实际供水仅55亿m3,供需差距高达32亿m3,在抑农保城、保工的供水措施下,造成全省农业损失35亿元,工业、生活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10年我省黄河流域总需水量将达到115亿m3,以现在的供水能力,缺水28亿m3。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水土流失降低了水资源利用能力
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3.75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3,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05万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73%。特别是陕北的黄土高原,土壤年侵蚀模数一般为1~3t/km2。每年流入黄河泥沙约8亿t,占黄河陕县站年总沙量的一半。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水的利用能力。
水土流失也破坏土壤本身,而且阻碍甚至破坏植被的恢复和生长,直接改变水资源循环转化的下垫面条件,影响水资源的再分配,导致旱情与涝灾的发生。当植被受到破坏,便会失去其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滞缓径流的作用,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加大洪峰流量,增加河流含沙量,由此造成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循环转化关系的变化。近20年来,黄河下游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以及1998年的大洪水与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陕西黄河流域的干旱和洪灾比以前更加严重,使该区本来紧张
的水资源更加贫乏。
1.2水质污染,减少了水资源数量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田大量使用农药,而污水治理工程相对滞后,流域内水污染日趋严重,河流超过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8%,达872km。其中渭河干流林家村至华县河段长491km,全部为Ⅳ、Ⅴ类水质,城镇、工业密集河段为超Ⅴ类水质,长达370km,占评价河长80%。地下水体污染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西安市城区、郊区受污染面积达470km2,直接影响着居民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
全省黄河流域地表水总的呈有机型污染,重金属污染次之。大中城市潜水普遍受到污染,沿渭河两岸地下水部分指标超标,榆林市的定边、靖边和渭南市的蒲城、富平等县地下氟严重超标,属高氟区,是改水重点区域。由于大量的地表水污染,而由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质也不断恶化,许多城镇原由地下水供给的现已变成由比较远的地表水,这样,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不断减少。
1.3淤积江河水库,影响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陕西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黄河流域更加突出。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的泥沙下泄,不仅淤积河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影响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加剧了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以灌溉为例,位于关中平原的一些自流灌区,常由于含沙量超限而影响正常灌溉。洛惠渠、泾惠渠和宝鸡峡引渭3大灌区河道含沙量超过15%的天数多年平均分别为16、22和17d,其中泾惠渠含沙量超过25%的天数平均为17d,最多为34d,平均每年少引水1亿m3,占其渠道年均引水量的20%左右。而在这些灌区,河流高含沙期又经常出现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期,往往因停灌而造成农作物减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阻碍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1.4恶化生存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会导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致使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致沙漠化,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陕西省94个农业县(市)中,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黄河流域有35个,贫困人口约200万,占黄河流域总人口的8%。在交通不便,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奇缺的偏远山区,有特困人口约85万。陕西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然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首先,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没有统一规划,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竭泽而渔,无限制的开发;尤其是在水资源极为贫乏的贫困地区,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从局部利益出发,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和长远利益。陕西黄河流域片属于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就很少,再加上各流域上游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大量开发利用,不节约用水,使本来水量少的河流下游断流,成为干河。到每年夏季,一些下游城镇的吃水十分困难,若干年后,有些城镇可能因为无水而不复存在。所以,在这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了本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对水资源统一调配,合理利用。
其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未达标污水将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全省黄河流域废水总排放量为7亿m3,城镇生活污水占55%,污水处理量0.89亿m3,处理率为12.7%。工业废水处理率也不高,污水治理效果不明显,沿城镇河段水质污染严重,多已形成岸边污染带,急待处理。
以上两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但各自行为的主体,影响范围不同,但后果是相同的。治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水资源统一调配与污染治理和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矛盾,与地方政府脱贫致富的实现途径有矛盾,使监督管理更加困难。加上水利资金投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很难统一起来和经济协调发展。
3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重点引用境外水,促进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深化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建设、经济增长的若干热点方面,追求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和项目。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总是说的多,做的少,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迟走一步无关要紧,少做一点无关大局。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水环境恶化。
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水环境循环的变化规律,进行水资源统一调配,使水利事业有序发展。学会善待自然和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兴利除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贯彻科学用水,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资源,为陕西经济持久发展铺平道路。
3.2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
如果说以前的水利建设是局限于小范围,小规模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使其步入大范围、大规模的全面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陕西的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我省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新世纪头十年水利发展必定是一个高目标、快发展的时期。必须把水源工程建设放在首位,初步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抓紧水源工程建设,突出蓄水工程,积极引用境外水,进一步提高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的供水能力,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步得到缓解,规划十年内增加供水能力32亿m3,主要是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陕北能源基地的水源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开发当地水资源,加大蓄水工程建设力度,增加可供水量,并在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面向黄河,逐步加大调水工程和联网工程建设力度。力争节水工作有大的突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使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农田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15%和20%以上;要把城乡供水作为重点抓紧抓好,进一步缓解大中城市供水矛盾,县城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建设集中供水的乡(镇)达到60%;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生活用水节水器推广率达到60%,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
10年以后,我省水资源解决的途径主要以长距离调水,引水为主,建设黄河大柳树枢纽及灌区工程,两江(嘉陵江、汉江)联合调水及国家西线调水等跨省、区和省内南水北调工程,为陕西经济更大的发展储备水资源能量,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简介:吴宽良(1964/),男,陕西富平人,水利部陕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