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城市建设中水系的治理
(1.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1;2.广州市水利局,广东 广州 510030)
1 概述
山水城市的概念是1990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目前,对这一概念尚无准确、具体而统一的表述。但山水城市已成为很多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正在规划、建设实践中。“山水城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将先进技术、环境艺术、历史文化综合运用,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山水城市已成为21世纪理想的城市模式。
水系作为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性质、用地布局以及发展方向,另外在影响城市特色方面有时要比城市中的建筑更为重要。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水系的治理,如苏州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持了三纵三横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城特色,保持了路河平行的基本格局和景观,城市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著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苏州曾说“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关键在于水,建筑物还是其次的”。成都市将府南河集防洪、环保、绿化、安居、道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整治,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模式即府南河模式,并获得世界人居奖。北京市1998年开始以建成水清、流畅、岸绿和在有条件的河段实现通航的现代化城市水系为目标,对城市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昆明湖—玉渊潭段及筒子河的治理使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
水是山水城市的重要组成,城市水系的治理必须要满足山水城市建设的要求:1)防洪排涝标准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水环境;2)河水清洁,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3)充分利用水系的自然格局,体现山水城市的水文化特色;4)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水系治理要集景观、生态、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总之,只有坚持上述原则,高标准地综合治理,水系才能显示其在山水城市中的主体地位。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北依白云山,南有珠江干流贯穿市区,河涌众多,水网纵横,是一个山水相依、山环水抱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位居全国大城市的前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市政府及时提出建设“山水城市”的目标,充分体现广州“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花城”的特色,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2 当前水系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州市在山水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珠江前航道的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受到市民的称赞,誉为城市环境整治的形象工程。同时,对于市区河涌也开始综合治理,两岸拆迁,清淤疏浚,建设堤岸,绿化两岸,保洁管理,景泰涌等10多条河涌的环境明显改观,城市水系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建设山水城市的要求相距甚远,城市水系治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a)防洪排涝体系尚未完善,市区还有232.5km的堤围没有达到防洪标准,139宗水闸急需加固,46宗排涝泵站需要改造。完全达标的防洪排涝体系尚未建立。
b)综合治理水平不高,条块分割,整治工程各自为政,难以协调。防洪设施建设与市政截污工程不同步,河道整治上、下游治理不一致,跨河建筑物与城市景观不协调。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水系治理相比,治理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
c)规划滞后,有关部门由于对城市水系在山水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足,规划中对于河道或河涌的功能定位不明确,整治目标单一,一河两岸的维护地带用地未及早控制。目前对珠江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视,但对于河涌只是明确行洪断面和河道宽度,未有明确的用地红线范围和维护地带,其景观、生态、文化功能考虑不足,综合整治规划严重滞后。
d)水质污染严重,污水处理率低。广州市每天有近300万m3生活污水排放,目前处理率仅20%。污水直接排入河涌,造成污染物严重超标,河涌又脏又臭,严重地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市民的身心健康。
e)多头管理,责任不清,从而造成河涌管理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土地开发填埋河道时有发生,河涌违章搭建,乱倒乱弃垃圾,淤积严重,岸线杂乱,跨河建筑物和管线管理无序。
3 水系治理思路
城市水系治理关系到广州市山水城市的建设,关系到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如何树立建设山水城市的观念,综合治理好广州城市水系,笔者认为应按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3.1 理清治水思路,制订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
借鉴北京、成都、上海等大城市的经验,制订高水平的超前性的综合规划。广州市城市水系的治理,首先要从区域、流域的角度,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水体环境改善的问题,解决防洪与排涝、上游与下游、堤防建设与河涌清疏、雨污分流与水环境保护、两岸绿化与建设用地等关系,使水系治理规划成为政府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单一职能部门的行业规划。其次是分类整治,根据广州市河流的实际情况,分为珠江干流和市内河涌两大类:一是珠江干流河段,即前、后、西航道,总长63.5km。采取以高标准堤岸建设为基础,沿岸截污,岸边景观及交通道路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前航道治理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将西航道、后航道也逐步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广州市山水城市的主骨架。二是市内河涌,约200多条,长854km。以排水通畅、水面清洁、堤岸稳固、两岸美化为主要整治目标。采用建堤、清淤、截污、绿化等措施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其景观用水。源于市区北部山地的河涌,如南岗河、车陂涌、沙河涌等上游有水库的可转变水库功能,以保证景观生态用水为主,若水源不够或无水库的可考虑引水冲涌;贯穿前、后航道的河涌,可以考虑涌口筑闸,保证一定的景观水位;老城区由于不合理开发造成的封闭型“盲肠”河涌,可调整其水系的布局,引水冲涌或者抽水冲涌。
对于城市水系的治理,要真正做到碧水,首先必须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尽快将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投产。另外其水体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在于解决景观生态用水来源。景观生态用水来源可以从3方面考虑:1)上游水库调水;2)从其它地区引水;3)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3.2 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小区规划相协调,重视营造水文化景观
a)河道两岸的岸线要平顺,栏杆、路灯、人行道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布局、色彩充分考虑人的休闲、观光的要求。在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时注重工程美观,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b)重要的河涌水系治理要充分考虑赛龙舟的赛道、看台及下水台阶的要求,满足岭南水风情文化特色的要求。
c)水系治理要注重营造亲水环境,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在心理上总有一种天然的亲水性。因此,城市水系治理必须考虑河道保持一定的水位,满足景观生态用水的要求,如在河涌中设置橡皮坝,涌口筑闸,同时堤岸设计注重分级设置,让人有接触水的机会,形成亲水环境。
d)水系治理中重视跨河建筑物的规划,使之与河涌整治相协调。广州市一些桥梁与周围河道环境不相协调,大多数河涌上的跨河建筑物和各类管线太过杂乱,严重影响市容景观,如天河区棠下涌很多桥梁仅考虑交通要求,有的桥墩成为挡水建筑物,严重影响行洪,有的桥与河涌斜交影响美观。还有白云区景泰涌,煤气、供水管道横跨河源,杂乱无章,对河涌整治造成很大的拆迁困难并严重影响景观。总之,桥梁和跨河管线对市容水景有很大的影响,现实中桥梁、跨河管线等的规划设计多从本部门施工技术的角度出发,与城市景观的水系治理相结合的很少,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规划部门和水利、交通、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解决好这一问题,否则,将来广州市的水系治理、市容环境建设将遇到重重困难。
3.3 城市水系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重视生态平衡
水系治理中注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覆盖河涌和河涌全部硬底化,避免侵占河涌、侵占湖面,保证水系调蓄排泄雨洪、降低气温、创造水景、娱乐休闲等方面功能的发挥。
3.4 理顺体制,统一管理
借鉴深圳、上海的经验,组建水务局,统一考虑防洪排涝、供水、污水处理等问题,在城市水系高标准规划基础上,集中使用资金,综合治理,堤防、清淤、截污、美化同步实施,治理一段,美化一段。制订可行的实施计划,尽快完成城市水系治理,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真正的山水城市。
4 结束语
水系治理对于广州市山水城市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应将其与城市路网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引起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制订规划,加大投资和整治力度,强化管理,在山水城市建设中做好“水”的文章,创造优美、舒适宜人的城市水环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