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评价工作与设备安全的关系
0前言
电力安全生产中说的设备安全,就是设备健康。大家都知道确保安全生产,要创造3个条件:设备健康;管理、监督到位和高素质的人员。其中,设备健康包括的内容有:①设备投产后性能、参数要达到设计值。②设备运行中出现异常能得到及时的控制、恢复到正常运转状态。③设备有了缺陷经过检修,能确保原有的性能和原来的正常运转状态。评价工作与设备安全的关系,充分表现在上述3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
1 关于设备性能达标
设备投产之后,性能、参数能否达到设计值,一是靠设计、制造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来确保,二是取决于运行单位创造并满足达到设计值要求的运行条件。为此,业主派有驻厂员,对设计、制造质量进行监造管理;运行单位制定运行规程和现场制度,来规范电力生产全过程各专业、各类人员的行为规则,通过设备的台账、运行维护、寿命监测及缺陷管理,总的目标是要达到相关规程、制度规定的运行标准的要求。安全性评价自查评或专家查评,是对各层次员工所做的管理工作、运行操作、检修作业是否执行了运行标准,即是否按与本岗位相关的评价项目中规定要达到的标准、指标去操作并达到了“标准”要求;未达到标准、指标要求的,如果超过了限值(低限或高限值),就要按规定做好记录。查评时对这种未控制好异常的情形就要扣分,要在以后的日常运行控制、检修、管理、监督工作中,按安全性评价依据中规定的标准或指标去操作、去控制,达到标准的要求,这才算是履行好了岗位安全职责,落实好了安全生产责任。可见评价工作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岗位员工的工作达到“标准”要求为目的的。
2 关于设备异常的控制和消除
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例如发电设备锅炉,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的作用,内外介质速度的冲刷,受各种控制装置、保护装置投入率、功能完好率未达标、多次启停及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设备会由正常状态转变到不正常状态,即异常状态,这是客观规律。运行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及时识别种种异常表现,并按照预案对异常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消除异常,恢复正常。管理、监督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做到对这些异常等危害因素管理监督到位且处理及时、正确,帮助一线人员控制好各种异常等危害因素。管理、监督人员和运行人员的这种能力靠有强烈的依法管理和执行标准、按章操作的意识,靠有效培训和自身钻研业务,靠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
如果经过及时控制消除不了异常,要立即按制度报告有关部门或专业负责人,帮助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如果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都不了了之,安全监督人员又没有监督到位或帮助把问题彻底解决,异常就会发展到障碍甚至转变成重大事故。例如,锅炉过热器壁温超温很厉害,要立即查明原因,加以消除。如果一时查不出原因,这种异常的控制程序依次为加大减温水量直到极限,下摆燃烧器到极限,降负荷到50%运行一小段时间,如果还超温,决策者就要立即停炉处理再找原因了。可见,控制异常能否成功,与操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是否到位,与领导层能否当机立断作出正确决策都有关系。如果上例“三级控制”每一级都失职,过热器超温原因查不明又不按控制程序操作,终将酿成重大设备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 在安全性评价查评时,对类似这种未控制好异常情况,酿成重大事故的评价项目(通过查记录,查通报、查事故报告,观察现场等获得此信息)就不仅全扣分,且要指出必须通过整改,解决好落实“三级控制”各级责任的大问题。总之,查评时不仅要查清问题,还要查是哪个环节的责任,在整改建议中提出严格要求,进行求真务实的整改,即认真策划、切实改正,真正吸取教训,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在日常工作中履行好“三级控制”每一级应负的、应尽的责任问题。再次证明,安全性评价扣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日常工作中落实好各类人员的控制、管理和监督到位的安全责任。如果正确认识了评价工作的实质,评价后确实落实好了“三级控制”各级责任,那么,类似的未控制好的异常转化成重大事故的情形就可以杜绝。
3 关于设备缺陷的消除
通过对设备投产时原有状态(对照台账中的性能指标)的控制、管理和监督,使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设备;或由内因、外因造成了缺陷;或已经老旧、一旦操作就发生障碍;或按寿命管理,必须更换的设备,按照“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进行停机检修。执行有关的检修标准,确保检修质量,消除缺陷,恢复设备功能,即恢复设备的设计性能和正常运转状态或确保更换的新设备达到说明书上的性能。设备不能带病运行,更不能在失去设备某些功能的情况下拼设备。在目前缺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更不能冒险拼设备,这是十分危险的,有关法规、规程也是不允许的。
电力企业的设备缺陷管理要求比较科学,小缺陷不过夜,大缺陷做计划、按期修完,同时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重大缺陷与制造单位共同研究解决,甚至提前大修加以解决。检修全过程,在确保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同时要做好下列安全工作:
(1) 检修前的安全工作。按检修作业指导书做好充分的预防事故发生的准备工作,包括按危险点分析与预控采取的反事故措施和应急准备,以防止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2) 每天都要认真开好班前会和当天完工后的班后会,以提醒和总结怎样履行好安全职责。
(3) 作业过程个人认真履行好岗位安全职责,遵章指挥、遵章作业,监督人员的现场监督时刻到位、正确、有效。
(4) 全体作业人员都以“四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被伤害)约束自己,在现场发现谁违章都立即、坚决制止,确保不发生伤害事故。
(5) 认真做好设备检修质量的验收,特别是一级验收和各项有关的记录。
(6) 如果是设备的改造检修,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换检修,则检修安装完毕、验收合格投入正常运行后,要及时制定新的操作规程,或修改原有的运行规程,并通知到有关岗位,确保运行操作人员按照新规程操作,达到设备检修后安全运行的预期目标,例如“标准化大修”,修后要达到连续安全运行180天的预期目标。
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如在第一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实质”中提到的某些生产设备专项的相对得分率仅有20%左右的情形,即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监督工作中还有80%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安全职责没有履行好,主要表现在:在运行、维护、检修方面,设备有缺陷,长时间带病运行。例如评价工作中查出:主厂房行车轮沿有穿透性裂纹,大车两端限位器不起作用,大、小车行走终点没有缓冲器和限位器,仍继续使用。规定的定期试验不做,例如锅炉、除氧器、加热器等压力容器安全门的定期试验不做、大修后甩负荷前主汽门、调速汽门的严密性试验不做等。油库设备接地电阻长期未进行测试,维修无记录或大修无总结或总结不规范,台账管理无序,使改进无依据等。在管理、监督方面,管理不到位的表现,例如保护室、电缆排架、透平与绝缘油库未纳入防火重点部位,消防泵无远方起动装置、无定期检查制度,110kV站引线无保护配置,设备已更换规程依旧,未制定新规程或修改原规程等。监督未发现异常的表现,例如动力电缆、控制电缆混设、信号电缆与其他电缆混放,乙炔、氧气瓶同放在一个房间内、距离又不够,油库内照明开关采用普通开关、普通电源箱,蓄电池室通风不良等。
评价工作中查评出的上述控制、管理、监督问题,有运行责任、也有检修责任,有操作人员责任,也有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或领导者的责任。评价报告中的整改建议,非常明确指出扣分项违反了哪些相关法规、规程的标准或管理制度、现场规程的要求。专家的建议要求迅速落实到有关部门或有关专业、有关班组的整改责任,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专家建议还明确指出要修订、完善岗位安全职责,明确和落实“三级控制”目标和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各个岗位都能履行好职责,按评价项目中指明的标准、指标、要求去做好运行或检修中的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才能确保设备持续安全健康。
4 评价工作促进设备安全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安全性评价促使设备更安全、更健康,必须满足3个条件
(1) 评价工作中查评出的设备不安全的种种表现,在整改工作中企业领导必须发动各层次员工按相关标准,达到标准的要求。
(2) 评价工作中指出的造成设备不安全的原因,有关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必须十分重视。
(3) 在日常工作中,“三级控制”每一级都要按本级、本岗位相关的评价项目中指明了的标准和要求,履行好控制、管理或监督的责任,使设备始终处于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运行状态。即使有各种异常等危害因素发生,但都得到及时的有效控制、管理和监督,或得到保质保量恢复设备性能的检修;使设备处于受控的安全状态。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