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更新时间:2014-06-29 17:13:21 来源: 作者: 浏览1312次 文字大小:
    水电是世界各国大力鼓励发展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 资源可再生等优点, 对水电的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 一直以来都是群众热议的话题。带着疑问我们对小水电比较密集的安徽中部山区进行了一次走访。 
    1 小水电工程的特点与现状 
    1. 1 小水电工程的特点 
    小水电从容量角度来说处于所有水电站的末端, 它一般是指容量5 万kW 以下的水电站。小水电工程简单、建设工期短, 一次基建投资小, 水库的淹没损失、移民、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甚小。由于小水电接近用户, 故输变电设备简单、线路输电损耗小。 
    1. 2 安徽省小水电开发现状 
    安徽省皖南、大别山区水力资源丰富, 可开发利用的小水电资源有58. 0 万kW, 除已开发7. 6 万kW 外, 如果再开发30. 0万kW, 小水电可达到37. 0 万kW, 每年即可发电10. 0 亿kWh 左右, 这对解决山区能源、发展山区工农业生产和实现农村电气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2 小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现状调查 
    2. 1 调研的对象 
    在小水电环境问题背景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徽中部地区的六安市舒城县与皖南池州市青阳县等地的六座小水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考查小水电对山区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为了使调研具有代表性, 选择20 世纪90 年代已完成梯级开发的舒城县黄河流域作为环境后评价的代表, 选择于2007年完建投产的青阳县牛桥水电站作为考察生态恢复工程实施情况的代表, 选择西河流域梯级电站作为考察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代表。 
    2. 2 调查的内容 
    2. 2. 1 黄河梯级开发电站 
    黄河的三个梯级开发电站, 历经十余年的运行, 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 减少了农村生活薪柴需求量, 保护森林资源。但是以下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河段断流;生态流量过小;对生态多样性的影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 2. 2 牛桥水库 
    牛桥水库是典型的小流域源头型水库, 它的兴建, 改变了原天然河道径流特征, 对坝址以上来水进行调蓄, 丰水期水库蓄积多余的水量, 增加枯水期供水; 汛期若遇较大的洪水, 还可滞蓄部分洪水, 削减洪峰, 提高下游防洪标准。因此, 水库对河川径流起到了重新分配的作用。同时, 由于大坝截流, 主坝至下游龙口壅水坝之间枯水期将可能出现脱水现象。 
    随着水库工程的兴建, 淹没线以下的545 位居民需进行迁移, 对移入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对移民的走访及问卷调查, 了解到环评报告中所规划的生产耕地及住房安排进行了很好的实施, 其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交通更便捷, 住房更舒适等, 总体上移民对水库建设的拆迁表示理解和满意。 
    2. 2. 3 西河梯级电站 
    西河一级电站, 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万佛山风景名胜区内, 它的兴建, 造成河谷至山腰73 m 高的淹没水位高度, 库上洄水面积9. 2 km2 , 这对风景区内珍稀动物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 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穿山甲等的迁徙将造成较大的影响, 并对淹没水位以下的植被造成毁灭, 这对生态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本电站在工程设计上存在问题, 如果把库内水位降低一些, 虽然会降低发电效益, 但是可以保护珍稀动物的生存空间。有相关研究报导过, 这样的取舍问题同样存在于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内, 大熊猫的迁徙空间一再受到无序开发的山区小水电所压缩, 造成了熊猫的觅食与寻偶愈加困难。 
    处于规划阶段的西河Ⅱ、Ⅲ级电站, 至今仍未动工, 它的兴建, 从理论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是往流域上游,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 越往流域下游, 对社会环境影响越大。 
    2. 3 调查结果 
    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既包括同类生态环境影响的加和作用,也包括不同生态环境影响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从协调水电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来看, 应使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最小化, 包括生态境效应的累积区最小。累积度最低和累积频率最低几方面。从单一水电站的角度看, 可能对生态环境生较小的影响效应, 但多个梯级水电工程开发的迭加, 往往会产生加和效应或协同作用。流域梯级开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十分复杂, 当生态环境累积程度超过其阈值范围, 将使生态环境出现崩裂性的累积效应。生态环境累积效应问题将成为未来小水电工程建设的限制性因素。通过对舒城县西河, 黄河流域的调查, 笔者发现, 十几个小水电工程, 并未考虑这种迭加, 相关部门与建设单位在流域开发规划中, 片面追求单个工程的经济效应的最大化, 虽然每个工程都作了一定的环保方面的影响评价与工程措施, 但忽略了对整条河流在水质自净能力、水文径流、生物种群、泥沙推移等方面累积效应。导致几十公里长的小流域内断流现象严重, 洄游性鱼类趋于灭绝, 水质自净能力非常之低。 
    3 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工作滞后, 只强调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利用, 较少考虑河流生态流量; 施工阶段随意开挖。倾倒工程废料废渣壅塞河道, 破坏周边植被, 不能及时修复, 很容易造成施工区周边水土流失; 工后运行阶段没有做好施工阶段队周边环境破坏的修补工作。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小水电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设备制造技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但在小水电开发中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无论从观念、技术,还是政府监管能力等方面, 都尚待完善。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3. 1 加强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工作 
    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是河流水能开发利用的依据。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 针对现存的规划滞后和规划空白问题, 抓紧组织修订和编制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规划编制或修编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防洪、供水、生态、灌溉、旅游等水资源综合利用要求,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 统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科学合理配置水能资源。 
    3. 2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程设施 
    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协同配合,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督促、监督小水电建设业主,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于引水式开发建设的水电站, 一定要预留一定比例的生态流量, 确保枯水季节河流不断流。 
    3. 3 推广相关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制度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国家通过补助农村建设水电站, 降低电价, 让农民低价用电做饭、烧水、取暖, 代替木柴、煤炭等传统燃料, 达到农民不再砍柴砍树、保护森林植被的目标, 形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长效机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安徽中西部是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而又贫困的地区, 但代燃工程的政策的倾协度仍较小, 建议在此积极稳妥地加快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步伐, 让当地的农村百姓, 享受到小水电开发带来的益处 。 
    3. 4 加强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建设及专题研究 
    要加强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建设及专题研究, 科学合理确定小水电开发方式和河流生态流量, 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农村水电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 强化农村水电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 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型水电。 
    4 结语 
    小水电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 使已经形成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扰。在建设小水电工程时, 只要遵循“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的原则 , 合理规划, 周全设计, 精心施工, 加强科学管理, 大多负面影响都可以得到缓解或减小。因此, 必须充分发展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自然与生态的平衡机制, 研究人类改变自然时对生态的近期和长远的影响, 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发挥其正面效应, 使水利水电工程为人类谋福祉。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