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强: 黄河职工的“作家梦”
初识道强,要从二年前山东黄河河务局举办的新闻宣传写作培训班上说起,在另一位文友的引见下,我见到一位脸面白净,中等身材,随意得体的穿着,说话时带有一口浓重的鲁西南口音,还略带羞涩的微笑,这便是道强给我的初印象。他比我年长几岁,倒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以致那天聊的很投机。在文友那里知道,道强开始写书了,只是不知道书的内容是什么,也没有多问。
再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山东黄河河务局举办的“走基层,看黄河”活动中,在东阿黄河站,他就像一个导游,领着我走在东阿的防洪工程上,遇到有故事的地点和建筑工程,耐心地讲解古今变化和历史渊源。在与他的交谈中,忽然想起了他所著的书,我问及写书的进展情况,他只是很随意地说,“平时工作挺忙,一般是晚上有时间时就写下。”我想,或许是真的忙吧,没时间写了。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的道强,在3月25日的《齐鲁晚报》和《黄河报》上我看到了他的名字,文中讲到他两年来专著一部以黄河水政监察为体裁的50万字的小说。看完文章,除了替他高兴外,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想必大家都看到过他写的新闻通讯,题目叫《母亲河畔守夜人》,内容讲得是黄河职工雨夜坚守在黄河岸边防汛值班,夜里住帐篷、挨蚊咬,还坚持冒雨巡堤查险。他为了写出更鲜活的新闻作品,夜里亲自体验防汛,用自己的感受采写新闻通讯,同年该作品获得了山东河务局好新闻三等奖。
纵观这部长篇巨著,它以黄河为主线,活生生地展现了水政监察、黄河公安、交通海事执法人员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节,亲情、友情和爱情穿插其间,读后印象深刻。单拿《刀架脖颈》这篇来说,短短四字的题目,让人就有一种想读的欲望,内容更是如此,“他迅速拔枪,枪指唐柏诗,准备万般无奈之际枪击她持刀的手腕。”多么扣人心弦、生动逼真的描写啊,文中无不体现出执法人员所面临的险境与机智反应,违法人的心理特征更是描写的淋淋尽致,这可谓是一部现场感、可读性极强的小说,我想,这篇小说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与道强从事过水政执法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吧。得知他还有写续集的打算,更期待吧。
作为我来说,很荣幸能有这么一位好文友,可以在闲暇之余交流下写作经验,畅谈写作的感受,来弥补自己文字的不足。更为道强高兴,他完成了从一个黄河职工到写出优秀作品的“作家梦”。在黄河系统做通讯员的朋友都清楚,写作这项工作,如果真正深入了,的确是辛苦的,白天上班无暇顾及,只能晚上挤时间写,熬夜不说,还费脑。道强创作这部小说,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他作为黄河职工,做到了为追求梦想,坚持写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写好稿件的通讯员所必需的品质吗。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