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首传唱千年的爱情诗歌发源于河南省封丘县留光镇青堆村。
据记载,战国时,濮水和济水并流封丘,是水草丰茂的膏腴之地,稼穑桑蚕,怡然自足,青陵古树,是为封丘古八景之一。封丘县青堆村,战国时属宋地。一日,宋康王游猎至青堆,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为能天天见她,就在青堆村东头筑高台,取名“青陵台”,天天站在台上觊视,如痴如醉。后来宋康王经过询问得知此女就是舍人韩凭之妻,便急召韩凭于青陵台,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 韩凭夫妇不从,息氏投台而死,韩凭在台下自杀。宋康王恼怒,命将他们夫妻二人分葬在大路两边,使其永不相合,后两墓各生出一棵树,根交于下,枝交于上,浑然一体,人谓之相思树、连理枝,墓边还出现一对俊鸟,栖息树上,交颈悲鸣,比翼双飞。千百年来,他们出双入对,飞于桑间濮上,飞进古书,飞进汉画,栖息于艺术的殿堂,萦绕于诗人的笔端,根值于封丘人民心中。
“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发源早,流传广,在汉代就受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推崇,流传于封丘县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逐渐形成庙会以纪念韩凭息氏。相传农历二月廿五是韩凭息氏夫妇的殉情日,所以庙会每年从农历二月廿四至廿六,历时三天。届时,庙会上人潮涌动,人声鼎沸,商贩云集,热闹非凡。更有信男信女手举高香,一步一叩首,缓慢走向祠庙,虔诚之状,令人感动。这里的民俗表演具有当地的特色,除了唱三天大戏外,担经挑、踩高跷、舞狮子、打腰鼓、扭秧歌、跑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让前来赶庙会的人们大饱眼福。
后世的诗篇中,对于韩凭与息氏坚贞不渝爱情咏叹最多的,首推唐朝。王勃《春思赋》诗中感叹:“游丝空绢合欢枝,落花自绕相思树”;李白《白头吟》中盛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杜甫的名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寄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储嗣宗《宋州月夜感怀》有感:“寂寞青陵台上月,秋风满树鹊南飞”;李商隐《咏青陵台》里的咏叹:“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2015 12月24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封丘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河南津思味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生命果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相思文化起源考古发现暨河南封丘‘相思之乡’规划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四川大学姜生教授根据收集的出土汉墓画像资料,通过比较研究,证实了韩凭夫妇之间爱情故事的真实性。不仅如此,他认为该故事在汉代已经广泛流传,且深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崇。从嘉祥武氏祠文管所收藏的南武山出土的东汉小石祠西壁、武氏祠左石室后壁小龛东壁画像石以及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金石资料中,均不同程度地证实了这项发现。除了已知现存完整记载韩凭夫妇故事的文献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以外,在《岭表录异》《太平寰宇记》等古籍中,也认为这段故事是中国最早的爱情传奇。1930年《民俗周刊》载有我国著名戏曲专家钱南扬《梁祝故事叙论》,明确指出韩凭与息氏的故事是“梁祝故事”原型。这段故事也被认为是“孔雀东南飞”等民间传奇的源头。
自2016年起一年一度的中国·封丘上元相思文化节在青堆村隆重举行,表达对韩凭息氏二位先贤敬仰、追思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2017年12月30日,“中国相思文化之乡”、“中国相思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封丘县举行。
2018年7月3日,戏剧电影《相思树》在封丘县人民公园举行开机仪式。
自2014年乞巧节起,封丘县连续在留光镇青堆村乌鹊双飞庙前举办“中国相思之乡----封丘最美爱情文化节”。
2008年6月26日,《相思树的传说》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青堆遗址”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传承发扬了中国数千年的民俗文化,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传递了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