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故事 > 正文

微故事:拨乱反正||石志新(山东)

更新时间:2022-03-08 21:11:16 来源: 作者: 浏览604次 文字大小:
拨乱反正
文|石志新
省纪委书记王威,上任不久就收到了一封实名举报信,举报人自称是刘恒的遗孀,举报对象主要是张胜晨,其中还涉及到滨城现任市委书记张大山。
王威是空降到A省任纪委书记的,没来之前,他就听说发生在A省滨城“副市长办公室被杀案”,这个案子当时轰动滨城。
案子中的副市长,就是举报信中的张胜晨,他当时是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当时在案发现场自杀的刘恒是市公安局副局长。
跷蹊的是,张胜晨被杀后,当地媒体报道是张胜晨“因公牺牲”,市里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对他生前的事迹进行了大量宣传。
一般的举报信都是举报在职或不在职的领导干部,还有举报去世的领导!其中必有隐情,这引起了刚上任不久的王威的警觉。
王威决定向省委书记汇报此事,省委书记刘达上任也不到一年,它对张胜晨办公室被杀的事也感到跷蹊,听了王威书记的汇报后,同意王威委派副厅级巡视专员刘光组成一个暗访小组,到滨城做一次暗访,一定要弄清张胜晨被杀与刘恒自杀的真相。
刘光到了滨城以后,第一个接触的就是市纪委书记黄刚,他尽管对张胜晨被杀且定性为“因公牺牲”有好多疑问,但他深知市委书记张大山和张胜晨的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张大山在槟城根基很深,有疑问也只能憋在心里。
黄刚清楚,现任市委书记张大山和张胜晨搭档多年,且张胜晨就是他提拔起来的,张胜晨被杀后定性为“因公牺牲”,也是他一手操作的。
尽管黄刚已经了解到一些张胜晨被杀的一些内幕,且也听说不少人对张大山和张胜晨之间的种种传闻,但怎么向省暗访组反映,仍然十分警觉。
刘光找他秘密接触,黄刚思考了一阵,终于向省里来的暗访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刘光第二个秘密接触的人,就是刘恒的遗孀,他和她进行了一番交谈,并从她那里的得到了刘恒留下的一封长达好几页纸的遗书。
尽管是暗访,但还是走漏了消息,在滨城期间,刘光受到过个别不明身份人的跟踪,在住的宾馆房间里,也接到过“张胜晨和刘恒早已盖棺定论,不要多管闲事”之类的恐吓电话。
跟踪也好,恐吓电话也罢,刘光不但没有吓倒,反而更激起了弄清真相的决心。
按照当时官方的报道,刘恒是“报复杀人后又畏罪自杀”,张胜晨则是一个清正廉洁,为办实事的好官,但通过近两个月的秘密调查,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
刘光和刘恒遗孀密谈后,又通过接触一些知情人,了解到刘恒生前生前是一个性情中人,为人耿直,他被裹挟参与了张大山和张胜晨一些不为人知的诸多事。
当刘恒逐渐看清张大山和张胜晨的丑恶嘴脸后,劝说他们自首。事实上,他也知道,他们不可能自首。
张大山和张胜晨已经察觉到刘恒的一些异常,并多次对他进行威胁,刘恒也决定向纪委举报他们的犯罪事实。
那天,刘恒进入张胜晨办公室前,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把写好的“遗书”交给了妻子,并告诉她说,自己一旦出事,就把“遗书”拿出来为我洗刷冤屈。
进了张胜晨办公室后,刘恒最后一次劝说,没想到强势的张胜晨不但不听,反而倒打一耙,把好多事都推到他头上,并威胁把他“送进去”。火爆脾气的刘恒终于忍不住了,终于选择了和他一起同归于尽。
在掌握了全部事实真相后,刘光返回了省城,并把秘密调查的情况,向王威书记做了详细汇报。
三个多月后,滨城市委书记张大山被“双规”,张胜晨的“因公牺牲”的定性被推翻,并作出涉嫌职务犯罪的定论,撤销悼词,同时,对刘恒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恢复了名誉。
本文系官场微小说(ID:gc-wxs)原创首发,作者:石志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石志新,笔名:一泓清水、白浪,威海市作协会员,山东青州市人,军转干部,现供职于山东省威海某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海洋报》《经理日报》《齐鲁晚报》《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濮阳早报》《濮阳广播电视报》发表新闻消息、言论、征文、通讯、小说、散文等800余篇。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