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纪实微故事
前不久,安徽省合肥市某公司一位姓刘的女读者(网友)不满地在电话中叙述道,她带她母亲到省城一家医院就诊,看的是专家门诊。某专家简单地看后即诊断为肠炎,开了一堆花花绿绿的药,花了1000多元。花钱是小事,可她的母亲吃了这些药后没见一点效果。后来,她又带她母亲到省城另一家医院就诊,看的仍是专家门诊。这位专家看得很仔细,最后诊断为胃窦炎。由于诊断和用药正确,她母亲的病情很快好转。这位女读者(网友)在电话中懊恼地对笔者说道,她如果一开始就找后面那位专家看,既少花了钱又不耽误母亲的病情该有多好,可这看病的“冤”只好吃了。“专家与专家,差异怎么这么大啊!”她情不自禁地慨叹道。是啊,这位女读者(网友)的心声跟笔者很有共鸣。为了方便广大的病患者就医,笔者根据有关专家的介绍及自己的数十年工作经验及教训,现向大家披露一点如何到医院就医的“诀窍”,使病患者尽量少花钱少走弯路而又能基本上看好病。首先就是看专家门诊的问题。专家学识渊博,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病家求治往往具有安全感。人们生病,尤其是患了疑难杂症,谁不想找个高明的医生尽快驱除病痛呢?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那就是现在的有些专家门诊名不符实!现在的“专家”似乎太多太滥了,大医院,小医院,连那些街道(社区)、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办的医院以及门诊部都设立了专家门诊。其实,看病并非都要找专家求治。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胃溃疡、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原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到大医院、小医院看,找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诊治基本上都是这些药、这种治法。所以这些患者完全没有必要非到大医院挂专家号就诊不可。如果真的需要请专家看,不要一去医院看病就急着挂专家号,即使要挂,也要看看挂号大厅内的专家擅长,以免“弯弯绕”。现在诸家医院都公布了市级、省级、国家级名医,你不妨看看这样的专家,以免被现在一些滥竽充数的“专家”所惑。当你挂了专家号后,看看是否带足带齐了病历和必要的检查报告单。专家不是神,没有这些常规和特殊的检查报告单,许多疾病也不是一下子能确诊的。所以,在第一次看病时,可以先挂个普通号,等到有关的化验结果都出来了,再请专家看。这样他们在诊查了你的病情以后同时可以看到相关的检查结果,就有可能马上得出诊断,立即接受治疗了。是否每次复诊都要请专家看?其实不必。开药、化验、摄片检查等等,一般门诊如诸家医院服务台前设的“方便门诊”就可以了。除非病情有了变化或就医间隔的时间长了,可请专家再看一看,这叫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看专家门诊学会了这点“经”,再在用药上掌握住一个“度”,你在就医时就可少花钱。“是药三分毒”,多种药吃到肚子里,没准儿会互相抵消、干扰,发生矛盾。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就会急剧增多。如果你患的是几种病,最好找一个全科知识较好的医生诊治。否则,如果各科毛病找各科医生诊治,难免会出现医生们各开各的药。这么一来,病人就难免一下子取了许多药。多花了钱,还买回来了一堆也许相互“打架”的药品,岂不太划不来了? 现在再说一个有趣的问题,即病人就医时要不要找熟人?找熟人就医能不能做到既看好了病又节约了钱?曾记得,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曾在《健康报》上撰文说,他为了方便就医,笔记本上就记录了当地几家大医院的有关熟悉医生的名单,为的是看病方便而又受到“热情、认真”的待遇;确实,笔者在医务界工作多年,目睹不少的病人或病人家属为了就医(主要是手术),千方百计到医院找熟人,有的找了一个还不行,还要找几个;找了一般的医院工作人员还不放心,还要找主管医生、主管医生的主任、主任的院长、院长的上司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能看病,看不好病似的。一句话,看病找熟人似乎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托了熟人后,医生看病是否真得会更仔细?一位资深的内科专家坦诚地说道,未必。对有熟人带来的患者,笑容可能不得不多些,话也多些,可这仅仅是寒暄而已,自己看病的思路及诊治方法不会改变,手术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相反,请熟人看病有时反而会带来弊端,即时间都耗在“你好我好”的客套话上,素质差的医生此刻却在熟人患者的头上打起了注意,对方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事找他(她)能帮上忙吗?在他(她)身上能赚到多少油水?试想一想,若找到了这样的“杂念”医生,患者诊治的疗效又如何呢?就是技术好治好了您的病,这“病”后的“文章”如何做?况且,找了熟人后,患者的期望值就比较高,有些高难手术,被托了“人情”的主刀医生心里压力就大,本来手术无事,可精神一紧张,反而易造成医疗技术事故,现实中像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大都不到熟人店里去买东西,主要怕被“温柔”地“宰”,如果产品质量问题,连官司也不好打。看病取药和手术也是这个道理。医生用错了药,开错了刀,造成了医疗事故,因是熟人,反而不太好说话了,大都是“私了”了之。因是熟人就诊,对医疗上的正当需求往往就忽视了,待事后来补,就很被动了。 看来,找熟人也好,不找熟人也好,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医德好,素质好,技术棒,对所有患者不论亲疏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患者才放心,才不会找熟人。如今,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是认真负责的,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谁不想树自己的牌子而“自毁长城”呢?至于文前的刘女士,可能一开始找的那位专家就是“赝品”,这样,与找不找熟人又有什么直接关系呢?总之,说千道万,单靠病人一方节约还是很困难的,医疗消费的主动权主要在医生手里。但病人有选择医生就医的权利。如果你看到这位医生临床检查十分草率,言谈随便,动辄就是大处方大检查,甚至是“撒大网”式地检查和用药,这样的医生,肯定不是好医生。真正的好医生,检查病人十分仔细,诊断和遣方用药以及开单非常谨慎小心,甚至在经济上也替病家精打细算。患者就医,不妨找这样的医生。 
(原载《合肥晚报》1999年3月4日,署名:益思)医生在临床中常常碰到有些病人指挥医生看病或开药,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此事,回答简单粗暴,很可能会引起病人不高兴或以后再也不找你了。那么,如何艺术处理呢?前不久,安徽省直某机关干部黄某(也是笔者的一位熟人)手拿一张条子笑嘻嘻地找到我说:“王医师,明天我就要出院了,这上面有我需要用的药,全写在这张纸上了,帮忙开个方吧!”“这……”我一时为难。“怎么?给你们医院赚钱还不好吗?”黄某有点不高兴了。“好,好。”我风趣地说,“不过,我俩谁是医生?”“当然是您,当然是您!”黄某领悟了,尴尬地点点头。“既然我是医生,最好还是医生给病人处方用药……”我仍然诙谐地说。“那当然,那当然,什么事都不能主宾颠倒嘛……”黄某也幽默地应答。就这样,一番轻松愉快的对话,医生既坚持了医疗原则又没有让病人尴尬或生气。临走,黄某还笑嘻嘻地说我以后可以兼职说相声或演小品。面对生活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最好的润滑剂就是幽默,因为幽默是化解尴尬烦恼的最好方法。在人际关系中,幽默常常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当发生矛盾时,那些缺乏幽默感的人常常会把事情弄糟弄僵,而有幽默感的人则不同。医务人员若说话幽默往往还能增加医患关系和谐,化解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然而,幽默并非只是简单的说说笑话,逗逗乐,更不能将病人的短处和缺陷或疾病作为搞笑的材料,这种所谓的“幽默”,不仅不会融洽医患关系,有可能引起病人动怒甚至投诉或打官司。真正的幽默既是一种艺术,更是智慧、知识和修养的体现。可见,不具备幽默感的医务人员,应该补上这一课。 一年级学生刘彬彬在吃饭。刘彬彬捂着肚子。刘彬彬在呕吐。刘彬彬的爸爸从厨房里跑出来,急忙在儿子的腹部又揉又拍。专家语:小儿腹痛的病因有器质性与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病变有阑尾炎、结肠炎、寄生虫病、肠梗阻、肠套叠、胆囊炎、胰腺炎以及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腹型癫痫等,功能性腹痛有饮食不当、胃肠胀气等,如果我们用手去按揉,对腹内胀气、消化不良等有效,但对蛔虫引起的腹痛按揉则起相反作用。因为这样可以引起蛔虫在腹内乱窜,或穿破肠壁,或钻进胆道;手法重压还可使化脓性阑尾溃破,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从上至下地按揉肚子,也易使回肠、结肠型肠套叠的套位加深,进而危及生命。专家语:刘彬彬是右下腹疼痛,孩子的肚皮看上去硬鼓鼓的,但触摸时感到还柔软。当指压右下腹感觉不太大,而将手指突然离开腹壁时疼痛加剧,虽无腹泻,却有呕吐和微热,这种症状不能排除阑尾炎。这时,应让孩子躺在床上,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在疼痛部位。注意在送医院前不要给孩子任何饮食和饮料,更不要盲目服用任何止痛药,因为这样做会掩盖症状,增加阑尾穿孔的危险并使病情加重。如家里有解痉药如胃复安、颠茄片等,可服1—2片,然后尽快送医院。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毛毛放学后被爸爸拉去赴了一次自助餐,因是“自助”,大家猛吃一顿后,父子俩便回家休息了。谁知到了半夜,毛毛突然叫肚子痛,还恶心想吐。毛毛妈妈顿时慌了手脚,急忙从抽屉里翻出1片去痛片给毛毛服下。毛毛服了药后,当时稍微好一点,可几十分钟后,腹痛更加明显,并伴发呕吐。毛毛的妈妈慌了,急忙推醒毛毛的爸爸,爸爸见状,急呼“120”将毛毛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大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急忙给予急救,一直折腾到天亮,毛毛才转危为安。“你,你,这么馋嘴,谁叫你一下吃那么多东西?”毛毛恢复过来后,妈妈责问道。“您和爸爸不经常在家里说‘不吃白不吃’嘛!”毛毛委屈地哭道。因为自助餐是一次性付费,对食品没有什么限制,有的人为了不吃亏便拼命猛吃。殊不知,这是在拿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开玩笑呢!我们知道,吃得过饱,可以使胃病患者发生胃穿孔。胃上有一定容量的,超过其容量就会使胃过度膨胀,甚至发生破裂或穿孔。其次,吃得过饱,还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毛毛即属此类)。据统计,约有30%的胰腺炎是由暴饮暴食引起的。还有,吃得过饱,亦可诱使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同时可诱发心脏病,甚至可能引起心肌猝死。西瓜上市的季节里,五六公斤重的大西瓜,三四毛钱一斤,花它三元四元的,一家三口吃个痛快。说起我们家吃西瓜,可是够节约的了。儿子吃瓜瓤中心,我和儿子他妈负责“消灭”剩下的瓜瓤,直到青青的瓜皮。就这瓜皮也不轻易扔掉,削掉外面的一层,余下的或做酱菜吃,或放点麻油、醋、糖、盐、花椒油等拌着当凉菜吃,要不留着擦痱子以及防暑降温等等。儿子他妈说:“我们家吃西瓜最划来,从里到外,一点也没浪费!”有一天,我到朋友家串门,朋友拿西瓜招待我,也许是习惯成自然吧,吃着吃着,怎么就吃成了青皮?朋友显得有点尴尬,微嗔道:“西瓜多的是,别吃那么干净……”言下之意是,你老兄是不是嫌我家没西瓜让你吃了?我见现了在家里吃西瓜的原形,急忙笑道:“吃习惯了,吃习惯了……”“是的是的……”我点点头,然后指着西瓜皮,滔滔不绝地介绍道,“这西瓜皮可是宝呀,它可做成凉菜吃,即将瓜皮上面的青衣削掉,撒些盐腌渍几分钟,切成片或块,加入麻油、味精、糖、酱油、醋、花椒油拌和,吃起来味道特别清脆香爽”。那天中午,我在朋友家“现炒热卖”,利用瓜皮做了盘凉菜,朋友用筷子夹起一片尝尝,夸味道果然不错。(本文系官场微小说(ID:gc-wxs)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