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故事 > 正文

官场微故事:教育孩子学会“宽容”||王金山(安徽)

更新时间:2022-01-15 22:07:38 来源: 作者: 浏览516次 文字大小:

官场纪实微故事

教育孩子学会“宽容”

你们还记得2020年11月24日发生在我国辽宁抚顺的一起恶性杀人案件吗?四条人命,仅仅起因于一次微不足道的事情。是凶手残忍过度,还是逝者罪有应得?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那天,一时尚女子驾一辆宝马735,路过一个自行车修理摊,刮倒了一辆待修的自行车。女子急停下车,要求修车师傅赔偿其损失,并对修车师傅百般辱骂。说是自行车刮了她的宝马,刚开始,修车师傅据理力争,说明是对方驾车撞倒自己区域内的东西,对方应承担主要责任。女子哪肯罢休,于是上前推搡修车师傅。修车师傅挥手阻拦,碰巧把女子衣服弄脏。出现此等变故,女子更是不依不饶。便放言,车子的事情暂且不算,必须先拿3000元出来赔自己衣服。事情发展到这时,有很多人围观,也曾有过路者出面调解。修车师傅也忍气吞声地向女子道歉,并且表示愿意为她清洗衣服。可女子并不领情,继续辱骂修车师傅和上前调解的过路者,同时掏出手机开始求援。时尚女子求援的正是她的父母,她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对面的"高尚"社区。她的父亲到现场后,并没有对事情原委做任何了解,便直接抄起了地上的自行车打气筒朝修车师傅头部猛砸数下。顿时,修车师傅头部血如泉涌……
后来,修车师傅在狂怒之下拿一把雪亮的西瓜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了时尚女父亲的心脏,然后在同一部位又补了两刀,其父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便栽倒在地。紧接着,修车师傅两三步跨到其母跟前,转瞬之间连捅三刀。杀红了眼的修车师傅并没有放过宝马车里早已目瞪口呆的时尚女子,象拎小鸡般地将她提出车外,连捅数刀后,扔于路边……
面对如此血腥场面,读者(网友) 们也许会目瞪口呆,甚至不可思议。现在的人怎么啦?戾气咋这么重?为屁大的事竟然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是现代人缺乏“宽容”、“克己”精神,不懂谦让,不会理解、谅解,比凶斗狠,于是才会发生如此惨剧!
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在上幼儿园时,经常被低他一个头的小女孩抓,胳膊抓破了没什么,可那稚嫩的小脸经常被抓破,有的伤痕已经感染。起初,我们对孩子说“宽让小朋友”,儿子也懂事地点头。可时间长了,瞧孩子那“伤痕累累”的脸,我们觉得不能再“宽让”了,于是找老师,老师说“孩子的事,防不胜防,无可奈何”。老师“没办法”,我们不得不找那位女孩家长讨“说法”,意在劝其家长“剪掉孩子又尖又长的指甲”。可那女孩的妈妈听后竟然阴沉着脸说:“我们女儿人小体弱,若将指甲剪掉了,万一哪天有小孩欺侮她怎么办?”
如此“高论”,令我们一时无话可说……
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与一小伙伴玩耍时不慎跌倒,嘴唇被擦破了点儿皮,她便找回两根长布条,缠住伙伴的脖子边狠勒边说:“我要勒死你,谁叫你把我的嘴巴弄出血?”
一个幼儿如此这般“凶狠”、“毒辣”,只因她在家里听到了当处长的爸爸说“谁得罪我,就整死谁”的“教诲”。
一所中专学校某班进行了一次思想动态调查,其中的一道题是:你和同学之间发生争吵,错在对方时,你的态度是什么?在收回的40份有效答卷中,选择“形同陌路人”和“对方不主动道歉,决不与之讲话”这两个选项的竟有31人,而选择“主动致歉、和解”的只有9人。
受点委屈就不依不饶,乃至斗狠、行凶,闹点别扭就形同陌路人,不能主动和解。现在的孩子,包括一些青少年,为什么这样不能宽容同学、伙伴的过失呢?究其原因,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如有的家长自身素养就不高,可谓品质低下,难以宽容他人的错误,有时候甚至会强词夺理及蛮不讲理;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受“欺负”,孩子还小就教他们在外要放凶点、狠点、霸道点;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孩子在外只要受点气,不管是谁的错就对对方兴师问罪。试想,在这样的“言传身教”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能够容忍别人的“冒犯”?还有,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义气之争及报复性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助长他们的骄气或霸气;而孩子自身对一些事情较固定的看法及不同程度存在的骄横心理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冒犯者”的宽容度。
孩子不能宽容同学、伙伴的过失,最终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带来自卑、抑郁、固步自封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进而会造成嫉妒、心胸狭窄、孤僻、暴躁、痛苦等人格障碍,甚至会形成一种偏执型的报复和称霸心理,遇事不分青红皂白,不管谁对谁错,就肆意发泄,不择手段争输赢、决胜负。这样,怎么会有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关专家曾对72名杀人犯进行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因为不能宽容别人,报复心强而杀人的,而缺乏宽容、报复心强都是在孩提时代就已滋生,甚至就已形成。
什么是宽容?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先生的话可算是对“宽容”二字的最好注释。当今,在茫茫的人海中,谁都难免没有小小的过失,面对对方的过失,您是报以一个淡淡的微笑,轻轻松松地挥手,还是恶语谩骂配上拳脚相加?
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跃上大方磊落的台阶。“宰相肚里能撑橡皮船。”如此大的肚量,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结”不能解呢!
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记住哲人们的话吧,没有对小溪的宽容,就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对风雨的宽容,就没有雄鹰的潇洒;没有对严冬的宽容,就没有春天的灿烂!此言此情,又有多少人识得个中滋味?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能不能学会宽容,家长、老师,这里要特别强调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能不能树立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家长、老师只有注重提高自身素养,自己能够首先做到宽容别人,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尊重对方,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感受,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只要我们家长和老师能够意识到孩子不能宽容别人的错误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严以律己,并注重对孩子的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就会雕琢出孩子良好的品格、人格。
教孩子学会宽容吧,这可是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愉快的生活、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
话又说回来,那位“宝马女”若稍微懂点教养,稍微有一点包容他人之心,也不会送掉自己以及自己父母的性命,修车师傅也不会在狂怒之下举刀杀人,最后也葬送了自己生命。而宝马女的父母,“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做的那么下作,女儿在家庭里长期耳濡目染,“宝马女”也就成了“人渣”了。


(原载《合肥晚报》2007年4月8日,此次发表有所修改)
杂谈
遥想小儿当年考大学
时间:2007年3月。笔者感言。
家有一儿,今年18,高中毕业,也就是说,令我们家长烦恼、忧愁乃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事来了。什么忧愁、烦恼?那就是能否考上大学、考什么样的大学、会不会“录取撞车”等的事。早在一年前,小儿就叮嘱道:“爸,妈,我在班里成绩不赖,考不考取大学是我的事,以后选好学校录取可就是你们的事了。”本来,我和他妈还没将此事认真对待,抱着“过一时看一时”的想法,在慢慢往后磨。照常吃饭,照常睡觉,照常看电视,照常“社会活动”,小儿这一提醒,我们还真当一回事儿。“孩子大考,父母小考”。是啊,孩子成绩不赖,在班上偏上等,还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如果以后上了一个不太理想的学校,直接影响他的前途及未来不说,再比一比那些成绩比他稍差的学生上了好学校、名学校,找了好工作,拿了高薪金,孩子会如何想?心理又如何承受?
经过家庭扩大会(笔者的几个亲朋好友也应邀参加),酒足饭饱后,最后一致决议:家庭三人各自分工,各行其道,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努力做到“头悬梁,锥刺股”,以考个好成绩为“最终目标”,从而为以后的事业“辉煌”奠定雄厚的基础。我呢,“量才而用”,连孩子的教材都看不懂,只有做到“自知之明”,以保证后勤供应,每天经常活跃在菜市场,同柴米油盐以及青菜萝卜鸡鸭鱼肉等打交道,使饭菜保持“色香味俱全”,让孩子吃好、睡好、不生病等。另外,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学校录取这段时间里,孩子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我还要负责他的心理疏导,包括配合全身按摩等。孩子他妈则负责研究、审阅以及筛选亲朋好友(他们的孩子曾经高考过的大量资料以及报考志愿的书)送来的材料,同时作为“总调度”、“总检察官”,有权对儿子和儿子他爸实行监控、检查、质询。亲朋好友们还建议我们“分工别分家”,以“大局为重”,群策群力,三人一心,争取拿下“北大、清华、科技大”等。另外,大人在这“非常时期”,应尽量谢绝一切“外事活动”,不要在家请客、打牌,电视声音要调到最小,必要情况下“光看(图象)不听(声音)”。亲朋好友们说得均在理,我们只有一一表示感谢。
“为了高考,我们都应作最大的努力,否则对不起我们所生所养的儿子。”晚上,孩子他妈严肃地说。
“是的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俯首甘为孺子牛’嘛!”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清楚的很,我们大人只能负责“外围”,真正攻“堡垒”的人若不努力,或只有这么大“力”,我们再急、再忧心如焚,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孩子只有一个,我们输不起!”儿子他妈仍在念叨这句话。
“是啊是啊,我们这一代倒霉了,上山下乡,闹革命‘闹’得书没有读几本,大字不识几石,可不能再让我们的后代跟着倒霉了!”我紧附其后,同时观看儿子的“反应”。
“爸、妈,你们不要‘皇帝不急太监急’,有我呢,急个啥!”儿子正在吃饭,猛地瓮声瓮气地来了一句。
沉默,沉默。儿子他妈憋不住了,眼睛紧紧盯着我,我急忙将眼睛游离于窗外。是啊,“主角”不急,我们这些“跑龙套”的急有啥用呢?
于是,我言不由衷地说起高尔基、华罗庚以及我们安徽的作家陈登科等,他们也没上过大学,不也照样成才成了人物的事例,我刚说完,儿子他妈就厉声斥责道:“你为什么不说你自己呢?你成才了吗?”
我顿时闭口不语,像霜打的茄子——蔫掉了。
是啊,我的小儿也许“胸有成竹”,我们大人也应“心平气和”才对呀?
小儿高考,家庭“混考”,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哟!
:小儿虽然当年考取了北京化工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后又读研读博,算是给我们大人长脸了,但2007年时的前几个月临战高考的“黑色日子”,仍然时时在我的眼前浮现。读者及网友们如果感兴趣,不妨随笔者重温一下昨天的镜头,也许对你、我、他有一定的启迪。


(载《合肥晚报》2007年6月3日,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小品文
代价与待遇
这天下午,脸色憔悴的李丽正躺在床上吊水,病室的门开了,她所在的公司副总及劳资科科长等几人捧着鲜花并提着一大兜东西进来了。副总开门见山地告诉李丽,说老总太忙,不能来亲自看她,非常抱歉,请她务必见谅!另外,老总说,她为了公司产品的推销,“公关”将肝脏都“攻”坏了,真是公司的大功臣!为了不能让有功之臣吃亏,为了体现公司对功臣的关怀和器重,在生病住院以及以后的病休中月薪照发,另外,她将被公司授予“永久员工”,享受副总待遇,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她病愈后,继续为公司的经济发展出力……李丽闻言,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差点就要放声大哭。她忍了忍,还是泣不成声地说:“谢谢公司的关怀,谢谢老总、副总以及诸位!为了报答公司对我的关怀和器重,我出院后,一定以公司大局为重,加倍喝酒,为公关部的业绩再创辉煌……”

(载《新安晚报》1998年5月13日,此次发表略有修改)

本文系官场微小说(ID:gc-wxs)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