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山东龙山原始公社的遗址中就曾发现不少酒具如高把杯、小壶等,说明我国人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会酿酒。甲骨文中也曾有表示不同品种酒的形象字,足见商代酿酒技术已很发达。中国酒品种繁多,按其酿制工艺过程划分有发酵酒、蒸馏酒、配制类三大类;按质量又可分为名酒、优质酒、一般酒。按酒精的含量又可分为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不过,市场上一般都按成色和颜色分为白酒、黄酒、啤酒、果酒、药酒等。白酒俗称烧酒,是用谷物酿造的,是一种高浓度酒精饮料,其酒精含量在50%~60%。白酒讲究色、香、味,即五色透明、扑鼻醇香,无邪杂味。每种香型应独具一格,不能包罗万象。除极少数采用特殊原料和工艺生产的白酒有兼香外,大多数没有兼香,否则就不成为一型。目前公认的有5种香型: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白酒芳香浓郁、醇和软润,品味多样。我国的名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饮酒,在我国实在是大有“特色”。有人戏谑道:“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有人统计,我国12亿多人中,约有3亿多酒民;每年因酗酒而造成的酒精中毒人数超过千万;全国每年因酿白酒而耗粮1432.2万吨,国人一年喝掉了近3个杭州西湖的酒。酒这东西委实令人一言难尽。面对玉液琼浆,我们怎么办?有关专家告诉我们,酒,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料。适量饮酒,不仅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增加食欲、舒筋活血和通气御寒等作用,而且在医疗方面还有一定的功效。古人曾认为“酒为百药之长”,医字的繁体字下半部,即是一个“酉”字,说明酒与医药,与人的健康相关。《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大禹当时喝的就是发酵了的原酒——黄酒,含酒精只有几度,“粗有酒味而已”,属于低度酒。到了元代,由于天锅冷凝器的发明及应用,我国开始出现用蒸馏法制造白酒。这种酒,“其清如水,味极浓烈”,从此,高度的烈性白酒便在我国被人们“痛饮”、“豪饮”、“狂饮”了!明天我们饮什么样的酒呢?低度酒,保健补酒,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喝白酒的人数越来越多,喝酒量越来越大,与酒相关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危害愈加严重。早在1997年6月份,国家工商局对酒广告就有了严格的规定,即酒精含量在40°以上的酒不能在电视上做广告,40°以下的酒要经过中国酿酒协会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行业批准才能在电视上做广告,此举即是国家有关部门对白酒的限制措施之一。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愈来愈冷落白酒了。如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高度白酒占销售比重的80%,低度酒的葡萄酒、黄酒、啤酒等只占20%。到了80年代,虽然低度酒和高度酒销售量的比重已下降到50—60%,而低度酒的销售量已上升为40—50%,近年来由于啤酒的产量暨销售量的增加,低度酒已在酒类总销售量的比重中突破70%。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我国酒民的酒类消费发生了变化,他们崇尚营养型的低度酒,观念上“回归自然”,这不是倒退,而是前进,是人类认识的必然。谁不期望寿命延长?所以,根据我国轻工业部对酿酒工业所提出的“低度酒、低酒度、多品种”的发展方针,降低白酒的酒度是今后白酒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营养保健型的低度酒将愈来愈走俏……(原载《安徽工人报》1997年9月25日)
小李是我中学的同学,一起上山下乡,待到我们返城时,都是“而立”之年了。“我们这一辈子,事业荒废了,又到了这个年纪,混吧,小王,听我的,找个老婆生孩子,洗尿片,油盐酱醋,了此一生吧!”小李经常这样在我的耳朵边上叨咕。可我不甘心,仍然要“搏一搏”。“缺钞票吗?努,这点先拿去用!”小李见我每日每夜地写小说,眼熬红了,脸熬瘦了,斜叼着香烟,不屑一顾地甩过来几张钞票。“谢谢你,我不缺钞票,缺的是知识!”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一天下午,我正在宿舍里构思一篇小说,“笃笃笃”,有人敲门了。我一愣,这不是小李的夫人小邱吗?怎么眼睛红肿,披头散发的?“小李欺负你了?”我转而一想,不对呀,小李最近又跑深圳进货去了,还没回来呢!“小王,我问你,”小邱终于发话了,“你是搞文学的,你们男人究竟爱过女人吗?”“这……”我一时无言对答,只好“实话实说”,“我以前爱过一个姑娘,可人家不爱我,至今还是‘孤家寡人’,没有实践经验……”“这个狗东西小李,出门没几天就要杀我了!呜……”小邱伤心地哭了起来。“什么?”我吃了一惊,紧张地问,“你瞎说些什么呀?他怎么会干这样的事?你可不能听人挑拨呀!”“我听人挑拨?白纸黑字,还想抵赖?”小邱振振有辞。小邱抖抖索索地掏出了一张揉得皱巴巴的信纸,这是小李在深圳写给她的信,信的内容不必细说,可信的最后一句话确实十分显眼:“亲爱的,回来一定刎(吻——笔者注)你!”我看了信,忍不住笑了起来。小邱见我发笑,不知所云,问我怎么回信,我就说你让他自刎(吻)吧!后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BP机以及手机等通讯设备还很紧俏,一般人仍然靠写信联络。本篇故事的主人公“笑话”也就出在这。(原载《新安晚报》1995年9月16日,此次发表作了修改)某局行政科王科长正在专心写材料,局办公室刘主任阴沉着脸走了进来。“刘主任好!”行政科小李小马小赵老黄等人见上司领导来了,知趣地急忙打过招呼,然后退出去了。“刘主任请坐,有何指示吗?”王科长放下手中的材料,急忙给刘主任倒茶倒水。“王科长,你科的小赵为人咋样?”刘主任瓮声瓮气地问。王科长正在低头泡茶,随即问道:“刘主任的意思是……”“就是这个人在科里表现咋样?”刘主任仍然瓮声瓮气地说。王科长泡好了茶,随即脱口而出:“小伙子嘛,精明能干,会写会说,人缘也不错,平时跟大家也怪合得来的……”“合得来个屁!他要是守规矩,为什么要向新闻媒体反映我们局乱收费、乱罚款,私分奖金的事?气得张局长近日血压、血糖、血尿酸等都上去了……”刘主任突然大发雷霆破口大骂道。“什么?他是这样的人?平时笑嘻嘻,原来是笑面虎呀!”王科长一惊,立即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吼道,“原来这是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分子呀,大家都被他的表面现象所蒙蔽了!不过,我也不是吃素的,凡是牵涉到单位的机密,我都对他有所防备;凡是我们一些需‘保密’的事,一律都不让他参加。谁知这小子如此诡秘,不知从哪里探的消息……”刘主任总算气缓了点,降低声音问道:“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尽快让单位安定、平静下来?”王科长骨碌着眼珠子转了一会,然后蹑悄悄地说:“我想,这个人放在科里犹如定时炸弹,确实危险!马上不就要搞‘精简机构’、‘优化组合’、‘定岗定编’了吗?如果我们借此‘东风’把他调整掉,科里以及我们局肯定会很快安稳下来!”刘主任点点头,仍然板着脸指示道:“越快越好,不要再等上面的什么新的指示精神了,凡事都要走在改革的前面……”(原载《新安晚报》1995年10月14日,此次发表作了修改)(本文系官场微小说(ID:gc-wxs)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