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小说 > 正文

【第三届水缘文学征文大赛024#】东北一家人(小说)||石志新(山东)

更新时间:2022-06-13 23:17:37 来源: 作者: 浏览1026次 文字大小:

小小说

东北一家人
文/石志新
提前一周就定好了酒店包间,晚上六点,我开车先拉着父母及两个孩子来到酒店,把自带的酒摆放在包间里,并招呼服务员开始点菜。
趁人员还没到齐,我走出包间,来到走廊的一个窗口前,窗口旁恰好有一铁皮垃圾箱,我点燃一支香烟,推开窗门远眺,目光正对着远处的码头。
码头还是老样子,沿海边的台阶依旧,听着包间里老人和孩子们嬉戏的声音,看着楼下不远处停放的心爱座驾,再远眺远处的码头,联想到刚来滨城时的那个落魄样子,不仅思绪万千,这些年来在滨城打拼的那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读完初中后,没上高中,进了一家工厂上班,因为效益不好,进厂一年多后,工厂就跨了。
后到一个私人开的煤矿干了不到两年,因矿上发生了矿难,我是幸存者,煤矿被查封后,又一次失去了工作。
父亲执意让我在当地另找活干,我看到周围好些企业都不景气,便和父亲怄气,决心要跨省去外地闯荡。
我拿着在矿上干活时积攒下的钱,一个人背着行李,乘了十几个小时的船,来到了远离家乡的海滨城市——滨海市。
船到滨海码头的时候,天刚放亮,下船后,突然发现手机和钱包被小偷偷了,幸亏身份证还在。
手机是我临走时刚买的,钱包里的钱是我矿上干活的全部积蓄。
没有了手机怎么和家里人联系?钱包被偷了,生活费可怎么解决?我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走出码头,来到海边的石沿上,独自在海边徘徊了好久。
第一次到一个海边城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面对汹涌波涛的大海,看着惊涛拍岸的壮观场面,十分惊奇,但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我是个性格倔强要面子的人,没脸返回去,况且也无法回去,当时,我甚至连跳大海的心都有了。
正在我心情糟糕透了的时候,两个巡逻的警察恰巧路过,在问明情况后,两个好心的警察每人给了我一百元钱,让我买点吃的,剩下的当路费乘船返回。
困难之时,遇到了好人,我感动得差点给他们下跪。我借警察的手机给家里报了个平安。电话里我怕母亲担心,并没有说钱包和手机被人偷了,只是说手机没电了。
我花了不到10元买了点早点,剩下的190多元钱,没有买返回的船票,一直揣在身上,以备不时之用。
出来就是想找个谋生的工作,谁知,去第一家酒店应聘服务员,就吃了个闭门羹,老板一听我说是东北的,立马就被拒绝了,原因是他们曾找过一个东北的小伙,性格暴躁,经常和同事吵架被辞退了。
在市区转悠了半天,看到门口贴有招工启事的店门就进去问,问了好几家招聘的店铺,不是找有技术专长厨师等,就是招收女服务员,有的同意用,但不用外地人。
更可气的一家店铺,走到门口前,看到招聘启事上直接写着“东北人一律不收”,这不是典型的地域歧视吗?东北人招惹谁了!联想到旧上海英美租界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规定,我气不打一出来,真想冲进去跟老板“理论”一番。
转而一想,自己是单枪匹马来闯滨城找工作,少招惹是非为好,遂强压住了火气。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急需用人的海鲜酒店,人家本不提供住宿,老板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东北的,老板说他老家是鲁西北那边的,家中一个二爷爷也是闯关东的,我告诉他说,我爷爷也是鲁西北那边的······
越说越近乎,也许是出于乡土情结的缘故吧,老板破例答应给腾一间仓库,找一张旧木床,但是是有偿租用,租金从当月工资里扣。
库房里杂物较多,打扫整理需要时间,不能马上搬进去住,为了省钱,我在市区一地下过道将就了一夜,第二天才搬进酒店住了下来,开始上班。
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一日管中午晚上两餐,扣去餐费、住房租金,还能剩下好几百元,工资能按月发,这样的条件,对于举目无亲的我来讲,已经很满足了。
几个月后,我省吃俭用,首先买了一个手机,好方便跟家里联系。
我个头不高,身材瘦小,脾气又温顺,看上去不像个东北人,酒店工作虽然很累,但我能吃得消,只要能挣到钱,什么脏活累活都不怕。
干了不到两年,因为发生了一次轰动一时的“天价蟹”事件,酒店被勒令歇业整顿,我只好另寻出路。
在身边好心朋友的指点下,我找了一家招学徒的“金星美发店”开始学习美发,店家规定,学徒期是三个月,学费600元,出徒后可以在店里继续干,也可以到别的店干。
再在金星美发店继续干的话,工资是根据人头拿提成,理得越多提成也多。
我在海鲜酒店干了不到两年,用积攒下的钱,租了一间居民楼草厦子居住。
在金星美发店出徒后又做了几个月,我嫌提成太少,又找了另一家“小薇”美发店。
因为老板不想叫我走,我是自己强行离开的,老板找种种理由扣了我七八百元的提成。
在小薇美发店做了一个多月后,老板看我美发技术不错,恰巧,店里刚进来一个女学徒,便让我带这个女徒弟。
女徒弟叫小梅,也是东北人,只是和我不一个省,寄宿在滨城姨妈家,因为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亲戚便让她学美发。
小梅长的有几分姿色,头脑很灵活,学得很快,三个月出徒后,就在店里继续干着。
也许是同病相怜,同是东北人,时间久了,我俩都互有了好感,老板是个好心人,他看出我俩的心思后,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不久,小梅就带着我到了她姨妈家,她姨妈很认可我这个未来的外甥女婿。
我把小梅照片发给了家里,并说明了小梅的情况。小梅父母早逝,姨妈替她做主,我征得父母同意后,我俩的关系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半年后,我和小梅到老家婚姻登记机关领了结婚证,按老家习俗举办了婚礼。
婚后,我们商定先不要急着要孩子,拿着父母给的启动资金,返回滨城开发区租下一个门市房,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美发店,店名就叫“金巴黎”。
我美发技术娴熟,性格温顺,小梅技术也不错,形象气质俱佳,待人接物热情。凭着娴熟的美发技术,加上讲诚信,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就买下了一栋楼,随之户口也跟着进来了。昔日的东北外来打工者,如今,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滨城市民。
搬进楼后第二年,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小宝宝。
又过了一年,我们买了一辆轿车,有车有房,生意兴隆,生活越来越富有。
刚开始,美发店只是单纯的理发,慢慢发展成理发、烫发、染发一体化。
刚开始染发时,我从南方进了一批焗油膏,当时只看到外包装挺精致,价格也便宜,没想到是一家小作坊生产的冒牌产品,一女客户染发后,起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伤害了面部,她投诉了我。
经滨城质监部门鉴定,这批焗油膏是冒牌货,我先是向该女客户赔礼道歉,退回染发费用,与她达成了赔偿协议。
正当我积极联系厂家退货时,得知哪家厂家已被当地监管部门查封了。
我把购进2000多元的焗油膏,公开全部焚毁,此举赢得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极大提升了客户口碑。
从此我告诫自己,绝不再图便宜,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美、染、烫发产品。  
为回报广大客户,我还做了一个决定,6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理发一律收半价,三五岁的幼儿,理一次,象征性的收2元。
看到我们在滨海混的这么好,离婚后带着孩子自己过的姐姐阿香也想来滨城投靠我们,我和小梅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姐姐的女儿留在老家跟着我父母。
姐姐在老家学过足疗技术,来到滨城后,到了一家正规的足疗按摩店做起了技师。
姐姐是个作风正派的人,虽说是正规的足疗按摩店,但也时常遇到一些询问有没有“特殊服务”的客人。
有一次,一位做足疗的客人,因为喝了点酒,借着酒劲对姐姐先是用语言调戏,接着是动手动脚,一向性情刚烈的姐姐,一气之下打了客人一巴掌,并报了警。
因为这事,姐姐被那家足疗按摩店老板辞退了,我只好让姐姐到店里来学美发。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我有了把父母搬来的想法,恰好,老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父母亲在老家也没事可做,我便买了一栋小一点的房子,把父母及小外甥女一起搬了过来,让姐姐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父母亲都是那种闲不住的人,趁着身体都还硬朗,我给两老人找了份保洁员的工作,母亲在一家大学校园做保洁,父亲在一街道上做保洁,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都能按月足额发放,从不拖欠,对于两个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也是感到幸福满满。
母亲在大学校园做保洁,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深受校园分管领导的表扬,经常获得一些额外的“小奖励”,父亲在街道做保洁,也是如此。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一恍十好几年过去了,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当初在海边帮助过我的那两名警察,只记得两个警察,一个姓吴,一个姓刘,但没问清楚具体在那个单位工作。
一次,我去交警一大队交违章罚款,偶然看到墙上贴有警察头像的照片,其中一张越看越发感到眼熟,“这不是当年在海边遇到的吴警察吗”激动之余,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
原来是他现在是交警一大队副大长了,我找到他后,他先是楞了一下,浑身上下打量了好长时间,才认出了我,他原以为我早已返回了东北,没想到我现在是开发区“金巴黎”的老板了。
一阵寒暄之后,我俩互留了联系方式,并说抽时间请他吃饭以表达谢意,他说吃饭倒不必,有时间一定去金巴黎看看。
当我问刘警官时,他说刘警官几年前就因公殉职了,当年的《滨城晚报》曾刊登过他的事迹,怪我平时不注意看报,恩人就这样不声不响走了,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他了,我一阵难过。
父亲自做保洁后,十分积极,起早贪黑的干,也不嫌累,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他在大街上做保洁时,捡到一个钱包,等了一天也没见到失主。
父亲把钱包交给了巡逻的民警,民警打开一看,除了一张存有30万元的银行卡,还有2000元现金,身份证,健身卡等重要证件,民警通过里面的信息,联系到了失主。
失主欲拿出2000元现金,给父亲表达谢意,父亲分文未收,父亲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市文明委的表彰,获得全市“滨城好人”荣誉称号。
姐姐在店里帮工,经常遇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来美发,每一次都是姐姐给他洗头,时间久了,通过聊天才知道,他是一名离异的单身男子,老家就是爷爷出生的鲁西北那个地方。
慢慢地,我和小梅都发现,这名男子已经深深爱上了姐姐,我和小梅通过多种渠道对这名叫薛凯的男子进行了深入了解,他有房有车,自己经营着一个小门市,觉得他各方面都比较适合姐姐,姐姐也很满意。
他不在乎姐姐带着孩子,姐姐也不在意他有过短暂的婚史,我们跟父母商量好,准备挑个好日子,把他俩这事定下来。
全市表彰一批道德模范,我上了“诚实守信”类名单,喜事一个接着一个,我决定找个酒店摆上一大桌,全家人聚在一起庆贺一下。
酒店就选择位于市区人民广场那栋楼六楼上的“东北一家人”,参加晚宴得除了自己的家人外,还特别邀请了吴警官。
······
随着人员陆陆续续地到来,我的思绪也被打断了。
父亲荣获“滨城好人”称号,姐姐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我也被评为“诚实守信”模范,“三喜”叠加在一起,尤其是吴警官的准时赴约,让整个晚宴充满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来滨城已18年了。
18年来,我见证了滨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现在走在大街上,时常碰到操着东北口音的老乡,由此也可以看出,经济飞速发展的滨城,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
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了填饱肚子,爷爷带着全家人闯关东,到了东北这块黑土地上谋生,安家落户,成了操着山东口音的“新东北人”。
没想到的是,在东北出生的我,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因为找工作,竟然独自一个人闯荡到了滨城,历经十八年的打拼,终于闯出了一番天地。
闯关东的孙辈又回到了爷爷出生的这片齐鲁土地,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真是一个梦,正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石志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石志新,山东省青州市人,笔名:一泓清水、白浪,军转干部,现供职于山东省威海某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当代海军》《中国海洋报》《经理日报》《齐鲁晚报》《南方周末》以及微信平台等发表新闻消息、言论、征文、通讯、小说、散文等800余篇。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