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追梦
古都追梦
作者:墨峡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澜”。西安,古誉“长安、京兆、镐京”,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东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到过西安的人,对13朝古都其实是情有独钟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西安(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在历史教科书中早已辉煌博大、儒雅而精致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西安,位于祖国大陆之中心,是黄河流域通向长江流域,连结京津冀并通向祖国大西北新疆和大西南西藏、以及川渝、华中地区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泾渭分明、八水绕城,南依秦岭,后稷稼穑,由此诞生了中华农耕文明。远古“蓝田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开垦农田,种粮植粟。养猪、打猎、捕鱼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劳动。
西周开国,建为丰京,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地。周武王姬发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成为奴隶主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其“宗周——丰镐”一事儿,便为西京之始,也就是西安作为都城的开始。后来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社会进入鼎盛。公元前841年,在镐京发生的“国人暴动” 驱逐国王事件是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的开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大秦帝国首都咸阳,大部分临近西安,兵马俑和秦陵是最为杰出的代表。
“冲天香透阵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公元前202年,刘邦及其子孙在西安西北郊汉城定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确立不断统一的大汉王朝,我们“汉人”的称誉由此而来。当时的西汉首都长安位于渭河以南关中平原,面积36平方公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大城市,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汉城保护区内。汉朝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也在咸阳境内。自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后,长安就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所谓“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便在此间。
“年华开早律,霁色荡芳晨。城阙千门晓,山河四望春。”李唐定都长安后,增修、扩建长安城。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营建大明宫,并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和兴庆宫等建筑。到公元654年,长安城的面积已有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彰显了大中华作为世界超级强国的宏大气魄,在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宋赵匡胤得天下后,曾意迁长安,由于反对者众,只得放弃建为京兆府路。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道:“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至明朝终成今天西安之格局,西安之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清朝的西安城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了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同时还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庚子之变,慈禧、光绪从北京西逃西安有一年之久。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武装起义,占城市面积四分之一的满城被义军攻陷、焚毁,成为一处死角。1921年西北军冯玉祥督陕,在秦王府八旗教场修改房屋,驻扎军队。
“长安城外断背山, 断背山上望长安。长安处处是断背, 断背双双弄长安。”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建西京筹备委。抗战从防御到相持,大批国土失守,大量东北、华北、华中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尚仁路迅即发展为新商业区,商业重心转为城东。万里长征后,陕北延安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内战和抗日的前线,于此胶着性地发生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西安兵谏事变。1949年5月,西安解放,隶属陕甘宁边区辖市。1950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管理,1953年改由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1953年3月,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当时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改为陕西省辖市。
烟波荡漾,绿树成荫,书声朗朗,人文昌盛,一城古韵,半城水烟,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陕西是全国高等教育发祥地,从名牌C9到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省属重点高校,西安聚集了中国众多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现目前,其37所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中国第三,是知识、信息高度密度和接受高等教育最多的城市之一,属全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追梦古都,沿着古城墙一路走来,朝阳之中,美不胜收的护城河泛起层层涟漪,平添了古都西安的几分秀丽。惬意的仲秋,荡漾着这年春天的祝福,欣赏着高亢而澎湃的西北风情,感悟历史尘封的余韵,寻觅、撞景着一个个深藏久远的梦,的确让人有了炎黄子孙的无限遐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