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诗歌的孩子们
敬畏诗歌的孩子们
作者:许岚(眉山)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高考,在郭老师的悉心张罗下,高考前10天就和吴校长约好了6月9日在永寿高中举办一场诗集《农民工博物馆》讲座签售会。
高考的炙热紧张褪去,8日到9日连续两天的降雨,让大家的心情泛起丝丝凉意。9日,我和郭老师一直通着电话。因为黄昏的讲座,更因绵绵细雨,我们的心境既激动也担忧。我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下午近五点,雨小了,只有零星的在天空点缀着,我赶紧拨打华西都市报资深记者廖兴友的电话。他很快就到了,我们把书装在车上,向着永寿高中飞驰而去。我们每走一段,天空就晴朗一些。
走到学校,扑面而来的是青春的气息,擦干了天空零星的眼泪,隐隐约约的阳光洒在了一条求知的大道上。高中的孩子们簇拥着在签售桌前,不时翻动《农民工博物馆》的声音,像诗歌在汩汩地叙说,每一首诗歌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三五成群,请我讲解某些句子的含义还有创作背景,有的还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诗中某些出彩的或者触动他们灵魂的句子。我很感动。在这个诗歌越来越落魄的年代,居然还有娃娃热爱诗歌,敬畏文字,着实难得的。
诗歌讲座,于六点在学校运动场广场举行。讲座采取一首诗歌一个故事的方式,我觉得诗歌是需要讲故事的。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莫言就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用小说的语言讲,我用诗的语言来讲。
朗诵的诗歌有《流浪南方》《农民工博物馆》《月来了》《一根针,走失了》,由三位老师和一位学生朗诵。这三首诗歌分别代表了不同时间的生存处境、成长轨迹、心路历程。我要感谢每一位深情并茂的朗诵者,他们和我素未平生,却能在我诗歌中聆听我的励志故事,阅读我的多彩人生。
代表作《流浪南方》创作于1996年,广州市白云区大朗砖厂的一间破工棚里,一个凄凄风雨的夏季,辗转反侧的深夜。当它第一次以铅字出现在《广州日报》的时候,珠三角的打工文学浪潮便开始沸腾了,这是我从来也没有想到的。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它会和其它兄弟姐妹的疼痛一样,给中国诗歌注上新的标签,给诗歌中国流动一丝鲜活的时代血液。我也因此被贴上“中国打工诗歌代表人物”的标签,直到现在还没被撕去,面对嘲笑和赞美,我也不喜不悲。励志语录:1、逆境顺境,都是风景;逆流顺流,力争上游。2、幸福的门都是不幸敲开的。
《农民工博物馆》创作于2012年,源于金堂县建立中国农民工博物馆,总觉得自己作为10多年的农民工,应该为它写点什么。半夜里,从床上弹起,写下这首诗。后来,我打工8年的城市广州也建立了农民工博物馆。其实,我的年龄和在场孩子父母们的年龄差不多,我的经历很大一部分就是他们的经历。孩子们应该从我的讲述中,读懂父母的颠沛流离,酸甜苦辣,无奈迷茫,心存感激。我告诉孩子们,农民工是创造城市和被城市创造的人,千万要尊重他们。没有他们,谁建高楼大厦?没有他们,谁来清理垃圾?没有他们,人们的口粮谁来种收?农民才是城市和乡村的缔造者,更是城市文明、乡村文明的创作者、书写者。农民工博物馆不仅是城市的博物馆,乡村的博物馆,更是农民工自己的博物馆。励志语录:心,虽然弱小,只要真切,就会强大。
《月来了》创作于2013年,是我和苏东坡的对话,与月亮的对话。主要讲诗歌的意境美、意蕴美、节奏美。选这首诗,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多走进苏东坡,品读苏东坡,感悟苏东坡,诗歌苏东坡。他广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奔放的文字,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他的那轮明月,永远照耀着我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励志语录:用人品写作品,以作品敬人品!
《一根针,走失了》创作于2010年,是凌晨三点我从床上弹起,泪流满面一挥而就的。写于2010年的清明前夕,母亲离开四年后的一天晚上。母爱是一场生不完的病,母爱是美丽的穿肠毒,是我们永远的思亲话题。一根针,走失了,从物件本身看没有啥,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乡村勤劳文化的传承。一根针虽小,传统文化意义却很博大。孩子们要善于从身边细小的事物开始捕捉,最普通的人物开始发现,总有一些人、事、物让人刻骨铭心,值得我们用文字去记录,去诠释它的美。励志语录:爱,虽然贫穷,只要坚持,就会富有。
最后,我寄语同学们要从低处入手,真情写作,快乐写作,热爱文字,就像热爱生活。与他们共勉:1、诗无邪,诗贵真,诗言情;2、我们的身体里永远居住着两个故乡。一个是生养我们的地方,一个是栖息心灵的地方,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有形的故乡是我们的家——生命开始的地方,我们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形的故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放飞和栖息心灵的地方,我们的一生都在为这个地方而努力,而奔波,快乐着,幸福着。
签售现场,书卖得不多,氛围却出奇的好。同学们纷纷围着我,要我在他们手捧的每一本书上都要写下一句励志的话。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看到至少还有这么多孩子喜欢诗歌,我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一一为他们认真题写。我告诉孩子们,高考,并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科举制度的高考,人的一生都在高考,一直走在高考的路上。高考的内容,除了书本上,还存在于生活中,包罗万象。一个人的富贵,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一本书的厚,不在于身体,而在于文字。
我要感谢每一位虔诚的倾听者,虽然我的南充乡音和眉山乡音有许多不同,但大家都安静的坐着,听着。此时,他们短暂的安宁,和他们青春躁动的年龄,是那么的不合时宜,需要将心安放在文字的低处。他们是高一高二豆蔻年华、诗意生活的孩子,一千人聚集的一个团队,在日暮乡关炊烟升起之际,在蛙声一片的乡村学校,与诗歌邂逅,会心交流。他们在品读诗歌,诗歌也在品读他们。敬畏:敬畏诗歌的孩子们!
2014年6月9日夜 于东坡故里——眉山城南岷家渡
(后记:6月10日下午,将9日所售书款汇给身患癌症的诗友水晶花)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