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养德树新风
节俭养德树新风
古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认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的就是节俭是一种财富、是兴家强国的秘诀,勤能补拙,省能补贫。当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给力了新的文明力量,彰显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我们曾经走过筚路蓝缕的中华危亡独立解放的岁月,也曾告别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艰苦建设,大家不想再过毁家纾难的穷日子、红高粱南瓜汤的苦日子,追求民生质量完全可以理解。但任何富有都不是浪费的借口。古人云:“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这些年来,面对节约节俭,社会上依然还有思想和行为上的误区。有的崇尚消费,认为社会发展需要超前消费,小农意识才搞节俭。甚至有的喜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一些单位花国家的钱大手大脚、贪大求洋。个别人婚丧嫁娶好排场、好阔气,竞相攀比。一些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关系上的打礼泛滥成灾。奢靡之风依然还有土壤、还有市场,“节俭养德树文明新风”的情操还不牢固,“浪费可耻”的氛围还未形成,推动全民节约行动势在必行。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早就是中国人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丢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近期的报道中我才晓得: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是一名退休老师,并不是没钱养活自己或者严重饥荒才捡学生们的剩饭吃,只是不忍心看到粮食白白浪费掉。在他的思维中浪费就是犯罪,吴老师说“我们那一代是节约型的,90后这一代也不应该浪费嘛!”,做了20多年班主任的他改不了教育的习惯,因而常以吃学生剩饭而提醒孩子们要爱惜粮食,我觉得这位老师不是“可怜”而是可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少一些铺张浪费,更能获得“俭以养德”的精神富足;在社会活动中,如果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就更能涵养崇俭抑奢的社会新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倡导节俭养德对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美丽小康中国梦尤其重要。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我想,一个勤于节俭的人,是让人敬佩的;一个懂得节约的国家和民族,是值得全世界尊重的。把节俭变成行动,才能标注我们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的新深度。对国人而言,不能满足于节俭养德的向往,更应身体力行地行动和推动。身边的榜样就是摸得着的哲理。在文明示范活动中,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治理、整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着力打造“勤俭办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结合“文明餐桌抓节俭、节粮思危要节俭、治污减排强节俭、资源循环保节俭、节水节电实节俭、闲置共享重节俭、节能低碳为节俭、宣传示范促节俭”八大行动,就能让节俭成为一种“德”的方式。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品德,更是社会公德!
节俭是人生食之不完的美筵。试想,人人都节俭,13亿国人就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一笔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哟。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让勤俭节约成为中国人应有的本质和本分。以实际行动彰显世界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让节俭和勤奋深入人心、持之以恒,从而不断丰富“节俭养德树新风”的时代内涵。
(作者:绵阳市南山中学 文韬)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