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端午思爱国
走进端午思爱国
作者:墨峡
“汨罗江,无声无息地流淌。我深情地,最后一次回望。走过古楚仲夏茂密的苇丛,你——静静地怀石赴江,从此米粽清香便在神州大地年年溢扬!”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阳节到了,这是一个祛病防疫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龙舟争渡祭祀中华民族图腾强盛的日子,这更是一个怀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日子。上下五千年,中国早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爱国爱家民族融合团结共进的历史。
我们的祖国,以汉民族为主体与55个少数民族聚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天山南北、还是江河上下、长城内外,辽阔的疆土谱写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与祖国安全统一的壮丽篇章。反对分裂,维护国之主权与统一,是中华最高利益。从古至今,大中华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合则俱荣、分则俱损”。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而言,什么时候团结一致,就能众志成城、兴旺发达;什么时候一盘散沙就会任人欺凌。这既是历史的预言,也是现实的召唤。
惟有把中华民族的团结牢牢抓在手上、记在心底,牢固树立正确的伟大祖国观、民族进步观,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科学发展主题,我们才能为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夯实发展基础和保障。所以,必须深刻意识到,各民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既然是团结就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既然是敌人,就要针锋相对、毫不留情。宗教信仰的本质是正行、行善。然而,歪曲宗教教义、蛊惑信教者仇恨、杀戮,却成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实施暴力恐怖犯罪的温床和手段。从巴楚到鄯善,从昆明到乌鲁木齐,这些血雨腥风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子。记得11名维族大学生拍案而起所发表的《我们,不会再沉默》,引用圣训先知强烈谴责暴恐分子滥杀无辜的罪行已彻底失去了宗教崇尚的善德底蕴,这一正义之声,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
弘扬爱国爱民的传统,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安全、主权统一和民族团结。与暴恐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较量,没有丝毫妥协、退让的余地。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只有勇于亮剑、敢于担当、善于引导,才能在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法治与犯罪的艰苦斗争中取得不断胜利。血的事实证明,没有对暴恐的严密防范和打击,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分裂和反分裂是长期、复杂而尖锐的,高举法治旗帜、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公敌底线思维,推进社会整体防控,出重手、下重拳,忠于事实、忠于法律,深挖细查、除恶务尽,先发制敌,掌握斗争主动权,坚决实行零容忍。惩恶扬善,必须执法如山,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员干部是各族群众的主心骨,是稳定的旗帜、发展的标杆。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时空领域抓改革、促发展,离开了党的坚强领导,离开群众基础,必将寸步难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审视“四风”之弊、行为之垢,从忧党兴国、巩固发展的高度认清责任。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锻造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健全、严密、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推动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抓老虎、灭耗子、打苍蝇”,有效惩治和预防贪贿腐败,对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基础,有着极强的意义。近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知民情、接地气、解民忧、惠民生”,进一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办实事、抓发展、重基层、讲质量、解难题,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正风肃纪、立说立行,畅通民情诉求渠道、解决具体问题,将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为民爱民、务实清廉的标准,把美丽小康搞得越来越好!
“假日龙门观滇海,碧草春城风卷帘。又是一年中天日,小巷大城棕飘鲜。白驹狂奔如逝水,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空留离骚传世间。”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长假悄然而至,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无疑是最“HOT”节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实早就是一种端午风俗,国人于端午赛龙舟、食粽、佩香囊、悬艾、贴钟馗打鬼像、挂荷包、栓五色丝线以及点雄黄酒由来已久,据说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起的。这些源远流长的华夏农耕文明再次证明:爱国爱教爱家、爱人爱已爱世界是和谐统一的共同体!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