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记忆
挥之不去的记忆
春去夏至,又到了摸爬叉的季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重返童年一般,满怀着兴奋和喜悦,去路边的小树林摸爬叉。
爬叉是我们家乡的方言,学名金蝉,成虫以后叫知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蝉脱壳”。爬叉喜爱杨树和柳树,它们会把卵产在嫩树枝上,过不了多久树枝就会枯死。枯枝落到地面,慢慢地蝉卵就会进入地下,经过三年的蛰伏,开始新的轮回。它是一种纯绿色、无污染、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营养品,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因此它的营养价值既丰富又全面。它不仅是人们舌尖上的一道美味,而且全身都是宝,爬叉皮能入药。
每次提起摸爬叉,耳边就会回响起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对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太阳落山之后,天色渐暗之时,拿上手电去摸爬叉。摸爬叉的,大多都是四十多岁的人。有的专门开车前来,和我一样就是为了找回童年的回忆,找寻童年那种熟悉的感觉。还没到小树林,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电筒,先往靠近地面的树干上照照,或许就会有爬叉正奋力往上攀登呢!还有,树下的地面上,一丛茂盛的野草,玉米叶,甚至是脚下缠绕的藤蔓,我都不敢轻易错过。光束就是眼神,一会儿照到地上,一会儿射到树干,目不转晴地侦察着爬叉的动向。摸爬叉的人,比爬叉还要多。一个晚上,能摸十个就算是丰收了。但不管怎样,欣赏着往日宁静的小树林,如今手电筒光纵横交错,人声鼎沸,不时传来人们的说笑声,心里无比舒畅。如果是头天刚下了场大雨,就更是爬叉出土的黄金时期了,当然也是我们这些摸爬叉的人最快乐的时候。
清晰地记得,孩提时代的我,每天不等天黑都会和姐姐一起摸爬叉。我们拿着塑料袋,小铲子,手电筒,在老奶奶的院子里摸。老奶奶的庭院很大,一亩见方,杨树下,榆树下,密布着爬叉的洞穴。洞口有大有小,大洞里的爬叉已爬出,小洞里还有爬叉潜伏。我们会用手指头抠开那个小洞,再用小铲轻轻挖,将爬叉小心翼翼的抠出,运气好的话,一个人一晚上能摸好几十只。回家后,娘把爬叉洗干净,用盐水把爬叉腌上,第二天拿出来给我们焙着吃,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干焙金蝉,一种幸福和喜悦油然而生。童年的夏夜之所以是美好的,不仅因为摸爬叉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更因为这舌尖上抗拒不了的诱惑以及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夜幕降临,晚风阵阵,又到了爬叉出洞的时刻。蛰伏了三年,它即将爬过短暂而艰辛的路程,化若虫成蝉,它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是那样令人愉悦动听,像是在高歌生命的欢乐,它在鸣叫和飞翔中,度过自己不到一个月的生命。火热的夏季因为有它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美好……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生活在这茫茫宇宙,我是那样地渺小,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我知道,要想挑战自我,就必须像蝉一样付出超乎常人的蜕变。因为所有完美的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和无数风雨的洗礼。(鄄城河务局 孙秀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