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之渊缘
《了凡四训》之渊缘
☆程莹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步入了中年的行列。不管你是幸福的笑逐颜开,还是不幸的心酸落泪,日月依然在交替,生活依然在继续,她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步伐,错过的永远无法再回头。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在一起聊天,感叹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我却在心里傻傻的嘲笑,认为是他们没本事。直至多年以后接触到《了凡四训》,加上诸多的亲身经历,我渐渐地体会到了前辈们当年的感慨。
十年前,我三十四岁,婆家和娘家接连发生变故,一年里,三位亲人先后去世,留下了沉甸甸的嘱托,撕心裂肺的悲痛与沉重的压力染白了我的满头黑发。既然有了承诺,心中就有了责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到大事小情,所有的付出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只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然而事与愿违,换来的却是相反的效应,甚至“声名狼藉”,来自亲人的伤害带给我难以承受的痛苦,无数次纠结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内心苦苦地挣扎,一声声的问:这是怎么了?没有人给我答案,许久以后,我终于说服自己,有些事情本来就没有道理可讲,与亲人之间是论不出对错的,同时也倔强的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该承受这些,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痛定思痛,吃一堑长一智,做了那么多,却得到那么多不公,受到那么多委屈,精神被彻底的打垮了,伤心之至,倒不如索性不做,也省去了许多烦恼。于是我选择了逃避,遇事麻木的应付,甚至不了了之,接下来的日子似乎清净了许多,时间久了,心里渐渐平静下来,所有的波澜都已平息。那段时间,有人说我失去了精气神,整天蔫蔫的。直至有一天,有位朋友送给我一本书,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这还是你吗?怎么可以这样?好好看一下这本书吧,一定会帮到你!”我木木的接过那本书,黄色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了凡四训”四个大字,下面一朵粉红色的荷花顿时吸引了我,我最喜欢荷花,欣赏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处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我开始接触《了凡四训》,因为是文言文,刚开始,有的地方并不太懂,也没有刻意去研究。只了解到这本书原本是明代袁了凡先生用自己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结合许多真实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运所束缚,而要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写它的目的原是为了教育儿子,因为其启迪性极强,被人们纷纷效仿并广为流传。
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将书放置一边,可心里却有点不舍,既然诸多世人推崇,流传千古必有她出众之处。于是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得知曾国藩曾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香港中华道德学会大为赞美,并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惭愧,原来险些被我错过的是一本宝书啊!
怀着深深的崇敬,我洗净双手,捧起《了凡四训》细细品读,他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袁了凡先生一生广积阴德,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坦白率真,句句肺腑之言,静静阅之,细细品来,感受颇多。开篇‘立命之学’开宗明义,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命运的好坏随着心性的状态而改变;第二篇‘改过之法’是讲一般人都自认为是无过失之人,而忽略了平时所犯的错误。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乎?”为人诸恶不改,众善奉行,则功过相抵,等于没做。若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则就只见祸不见福。因此说:改过是立命的下手工夫;第三篇‘积善之方’接着讲人若知过能改,但不晓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劳无益;第四篇‘谦德之效’淋漓尽致的解析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教导后人行善的诸多方法和重要意义。谈到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到改造命运的目的。第二次通篇读完,我终于领会了其中的真谛,了解了了凡先生坎坷不凡的一生,由衷叹谓他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而且善于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超凡能力。
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与《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礼记》里的“成圣成贤要修身。怎么修身呢?要靠礼,没有礼义就没有道德。礼者,所以正身也。”等道德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袁了凡先生一生崇尚行善积德,还经常教诲身边的人弃恶扬善。有一次和儿子出游时路过江边,发现有许多人在垂钓捕鱼,于是停了下来,命儿子将渔人捕到的鱼全部买来放生,渔人继续捕捞,他继续买来放生。几次三番,渔人不解的问:“老先生啊!鱼生来不就是给人吃的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天公地道的事呀!”了凡先生认真的说:“现在正值水族产卵的季节,现在捕捞,会造成很大的杀业啊!”“老先生,吾等以此为业,一岁之中,捕鱼何止千千万万,你总不能全买了去放生吧?”渔人不屑的说道。了凡先生耐心的给他们讲了《乌鱼的故事》,乌鱼在产下小鱼之后,会累的双目失明,无法觅食,小鱼们恋恋不舍不忍离去,它们知道母鱼就要饿死了,于是就主动游到母鱼口中,母鱼的生命得以维持下来,却一直以为是别的鱼类,母鱼恢复元气后,渐渐复明,发现吃的是自己的子鱼,立即停止吞食,绝食身亡……了凡先生讲完故事,渔人们默不作声,了凡先生接着又讲了一个《小牛救母的故事》,有一位屠夫要杀一头母牛,小牛发现了,悄悄地把刀给叼走藏了起来,被屠夫找到了,又一次要杀母牛,母牛默默地流泪了,小牛紧紧地依偎在母牛身边,让人没想到的是,小牛突然用嘴将屠夫手中的刀子夺过来吞入腹中,看着小牛眼含泪水,疼痛的在地上挣扎,母牛无奈的发出一声声哀叫,屠夫被深深的感动了,救下了小牛,将两头牛饲养起来,从此再也不做屠夫了。这个故事讲完,只见渔人们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们主动把自己捕到的鱼全部倒入江中放生了,了凡先生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次品读《了凡四训》,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真谛,读懂了它能流传千古的意义所在,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一宝书,如获珍宝的轻轻地抚着它,不由的思绪万千,我从小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在同龄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大家遇到问题经常会和我探讨,得到许多好评,因此有点飘飘然了,甚至骄傲的认为,只要肯动脑筋,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十年前的往事一幕幕重现在眼前,让曾经百般骄傲的我,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万全之策,在意外的挫败面前,我违心的屈服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我始终铭记在心,饥寒饱暖时时牵挂,节假日的奔波我无怨无悔!劳累之余,只期望看到亲人的微笑,期望得到亲人的理解和宽慰,期望享受亲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
记得萧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我感谢朋友让我遇见《了凡四训》这位‘导师’,是她将我的灵魂从悲剧里拯救出来,给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经过深深的反思,我终于觉醒了,生命只有一次,怎么可以虚度?不能愧对朋友的一番苦心,更不能愧对自己的良心。我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自己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行了,正如了凡先生所说,“何必让别人左右了自己 ?”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人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中国载人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了,国家贸易与世界接轨了,郑国渠申遗成功了……喜讯接踵而来,阳光如此明媚,作为水利人,走在先辈用热血和生命开创的光辉大道上,我倍感温暖 。
阳光下,我抬起头,欣赏云彩的悠闲;俯下身,倾听花开的声音;偶尔,还会去追逐美丽的鸟儿……《了凡四训》让我受益匪浅,如梦初醒。每天精神饱满的面对工作,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闲暇之余,依然喜欢品茶、读书、听音乐、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谈天说地,畅想未来,生活又变得多姿多彩。
(陕西省泾惠渠)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