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出 伕

更新时间:2016-10-25 17:04:59 来源: 作者: 浏览1646次 文字大小:

我小时候,听大人们经常谈论的是“出伕”的事,当时只知道大人们每年农闲时会一块组织远出干活,但回来的有早有晚,也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后来,我参加高考,被录取到黄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建筑专业,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惠民修防处工作,1983年先后参加了滨县韩墩闸建闸和垦利县黄河大复堤,从事技术工作,对“出伕”一说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那时,每当黄河有修筑大堤或建闸等工程,地方政府就会统一组织施工,从县到村队指定民工人数参与,叫做“出伕”,是每个男青壮劳动力应尽的义务。其组织结构实行军队的团营连编制,县里设团部,公社设营部,大队设连部,生产小队为基本施工单位。施工段由技术人员划定后,各部一般采用“抓阄”的方式逐级分配任务。施工装土用铁锹、运土用双篓独轮小推车,夯实用石夯,每个工序都要靠人力来完成,工具也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最难干的活是推车,小车装满土后,一般不下四五百斤,你要有气力,把车在软土上保持平衡,还要配合拉车的用劲才能走正道,随着高度的增加,难度会越来越大。我小试了一下,车子装平土后,我将车袢挂在脖子上,两手抓住车把,勉强直起腰来,只感觉腿脚发软,就别说前进上坡了。当时,生产小队队员统一住工棚或民房,早晨统一出工,晚上统一收工,按出工天数计工分。各部设食堂,有专门的炊事员,能吃上比在家里更好,更饱的饭食,隔三差五的吃白菜粉皮炖肉或萝卜块炖肉,所谓的炖肉也就是点缀点肉罢了,这在当时已经算奢侈了。每个生产单位干完工期完成任务,经工程技术人员质量验收合格的就可以提前回家,队员经常是在工地一呆就是二十多天,或者一个多月,如果返工的话,时间会更长。当年在垦利县复堤的广饶县团部高团长口才出众,善总结善发动,他的顺口溜道出了当时的情景:“人山人海修黄河,肩拉人扛降洪魔,争分夺秒赶进度,早日回家看老婆”。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伕”不再兴师动众,组织民工施工,代替人们推拉肩扛的是工效更高的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也实行了招标制。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铲运机、推土机施工,到现在的挖掘机、自卸车、振动碾组合施工,每个阶段都有很大的跨越,不但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施工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由人工“出伕”到机械“出伕”,实现了黄河治理工程技术质的跨越,也佐证了新旧时代的变迁。吴加元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