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吃货的自白
一个吃货的自白
没错,我是一个吃货。非常感谢发明出“吃货”这个词的人,因为承认自己是一个吃货显然比承认自己是一个饭桶要容易得多,这就好比我可以承认自己是女汉子,但如果有人敢叫我男人婆,我会让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子曰:“食色,性也。”吃实在是人生头等大事,我至今仍然认为见面问候“吃了吗”远比“你好”要亲切得多,虽然回答“没吃”很可能也只换来一句“那你自己去吃吧”。
人为什么要吃饭?废话,当然是填饱肚子啦。先民茹毛饮血是为了填饱肚子,今人一日三餐依然是要填饱肚子,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又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这件事在由保证生存的基本需要发展为感官享受的高级需要的过程中,已经被逐渐赋予了太多额外的功能。比如,中国著名的“饭桌文化”一项便囊括了政治、外交、商业、文化、礼仪、口才等多门学科,堪称社会学科之大观。再如,对一个人好要请吃饭——追女朋友;对一个人不好要请吃饭——鸿门宴;高兴了要请吃饭——庆功宴;不高兴了要请吃饭——陪失恋;感谢别人要请吃饭——谢师宴;得罪了别人要请吃饭——赔罪宴……想想都觉得累,这种额外的功能让吃饭不再是纯粹的吃饭,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吃过大餐回家再自己下碗面吃的奇观,得,还是回家吃碗面条简单一点。
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对于一个标准吃货来说,虽然没有“活着是为了吃饭”这么夸张,但起码吃饭让生活变得无限丰富而有趣,让每一个明天都值得期待。比如,干了一天的活,被炎炎夏日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来一碗冰爽沁滑的老酸奶,整个人都凉洼洼地透着舒服;周一综合症等各种并发症发作的时候,一想到周二早上色香味鲜的豆腐汤,顿如解药下肚,万症齐消,连早起都变得简单了一点;周三的莲汤肉片,周四的包子…想想都充满了憧憬;可是到了周五,一想到不待见的炸酱面,连要过周末的欢呼都带了几分落寞;好在还有周末,好友聚个餐啦、寻找个新餐馆啦、发明个新吃法啦等等,让热得出不去门的夏日周末也变得不那么百无聊赖了。而尝遍天下美食这个伟大的理想,更是让吃货们的一生都充满了期待。
所以,吃什么非常重要。出生在中国这样一样美食国度绝对是一个吃货最幸运的事情。我就不再一一列举那些馋死人不偿命的美食了,想知道的可以再温习一遍《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平民吃货,和一个环保主义者,不追求过分珍贵的食材,不追求过分暴虐的吃法,不追求过分奢华的排场是我的基本原则(想追求也追求不起)。
就是一日三餐,就是四时果蔬,加上猪牛羊鱼鸡鸭鹅,熟之以煎炒烹炸焖溜炖,调之以油盐酱醋十三香,成之以酸甜麻辣咸鲜香,像白开水一样的生活在吃货的碗里就活成了一碗鸡汤。好吧,如果够勇敢,你也可以试试荔枝醮酱油之类的黑暗料理,毕竟,没有尝试就没有新的发现,如果没有吃货的勇敢,我们就没有今天的蕃茄、臭豆腐等美食界赫赫有名的大将了。
说完了吃什么,再说说怎么吃。想一想吧:一棵稻子,餐风饮露,吸取日月精华,孜孜不倦几个月,终于结出了沉甸甸的穗子,再经过农民辛辛苦苦地收割、脱粒,最后一碗大米饭下了你的肚;那么可爱的小动物,懵懵懂懂地长大,本来吃喝拉撒一派天然过得挺好,突然就被送去屠宰场,最后一碗肉汤下了你的肚;还有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还有山水土地、养分空气,还有锅碗瓢盆、煤气水电等等等等。几个月甚至几千上万年的努力,统统相聚在你面前的这一碗饭里,它们慷慨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在最美的火侯遇到你,这样的缘分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不尊重、不珍惜、不虔诚呢?
所以,认真、尊重,这才是一个吃货的标准姿势。尊重眼前的食物,尊重自己的肠胃,尊重赐予我们食物的大自然,尊重创造美食的劳动者。吃饭就是吃饭,认认真真地吃饭,简简单单地吃饭。我妈说:“吃饭要有个吃饭的样。”《人与自然》说,动物们吃饭的时候是不允许被打扰的。我觉得他们是对的。
吃货就该有个吃货的样。好好吃饭,天天向上。(陈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