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别样红
洪湖水别样红
■陆 剑 黄丽霞 廖雪琴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把人们带进了洪湖那碧波万顷、渔帆点点、荷红叶绿、红菱媲美、渔歌晚唱、百鸟齐翔、芦花飘荡的美丽画卷之中。
洪湖,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中南端,是湖北境内第一、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好地方。
这里水网密布、沟渠纵横、河港交织、芦苇丛生,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战略要地。
这里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物产丰富,自古素有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洪湖,全国著名的老苏区,湘鄂西革命根椐地中心所在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湘鄂西地区的共产党人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在黑暗中高举革命旗帜,领导人民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洪湖岸边、江汉平原、湘鄂边区、洞庭湖畔,燃烧起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逐步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游击战争。
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首先在湘鄂西的洪湖地区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随后在湘鄂边领导游击战争,开创湘鄂边革命根椐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又开创洪湖革命根椐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1930年7月,红四军、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湘鄂边、洪湖苏区联成一片,形成革命根椐地,后发展成以洪湖地区为中心,囊括洪湖、湘鄂边、巴兴归、襄枣宜、鄂西北、松枝宜、荆当远、洞庭特区等八块根椐地,由此建立起东抵武汉市、南过洞庭湖、西越神农架、北至桐柏山,跨连湖北、湖南两省西部60余县近10万平方公里的湘鄂西革命根椐地。
贺龙、周逸群、段德昌在洪湖开展以洪湖水网地区为基地的游击战争,使这里成为河湖港汊游击战争的首创地。这样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椐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根椐地之一,成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的摇篮。她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水上游战争的光辉范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评价的那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段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椐地的证据。”
英雄的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幸福,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探索和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饱经沧桑的洪湖大地上进行了七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七年苦斗,湘鄂西20万热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洪湖的水!他们是一群用特殊材料构成的人!战场上,他们义无反顾,用一腔热血印红胜利的战旗;刑场上,他们大义凛然,用七尺之躯摧折罪恶的屠刀。周逸群---共产党军队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苏区的主要创始人;段德昌--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家、军事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万涛、柳直荀、崔琪--湘鄂西苏区中坚雄杰;李甫英、叶兰香、潘菊香--洪湖红三香;刘绍南、彭国材、贺闯、李德珍、涂位云--洪湖红五子;贺英、贺戊妹、贺满姑--贺氏三巾帼;还有九岭忠魂、土家军魂;还有镌刻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墙上42000多名烈士的英名;还有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无数英烈......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烈士们的高尚情操,感受到了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我们肩上承载的使命神圣!接受了圣洁的心灵洗礼,得到了崇高的人格升华!
英灵长眠湘鄂西,巍巍丰碑映楚天。那大巴山上的烂漫红叶,正是先烈们手中高擎的火炬;那武陵山顶的傲雪青松,正是先烈们伟岸挺拔的身躯;那洞庭湖畔的碧绿翠竹,正是先烈们高风亮节的品质;那洪湖悠悠清澈的湖水,正是先烈们高贵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洪湖赤卫队的后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途中,将弘扬国际友人路易艾黎阐释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洪湖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像诗人贺敬之所说的那样“革命常思洪湖水”,为建设具有魅力、充满活力、富有动力的波光潋艳、荷美鱼肥的平安洪湖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