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水的文化
记忆水的文化
◆论水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关于用水、治水的“水利文明”悠久灿烂,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关于水的美学文学旷古不衰,本文从水历史、水哲学、水文学三个方面,穿越历史长河,以年代顺序串起水的文化记忆。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在约300万年的进化历史中,人类出自本能的需要,从最初的“俯伏而饮”、“掬水而喝”、“舀水而饮”,逐渐到“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濒水而居”是远古人类生存的自然选择,河流因此成为文明的起源。世界上最早形成的四大文明古国均与河流有着明显的联系: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催生了古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是一部与洪涝、干旱作斗争的历史,从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运河、坎儿井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华民族一直在与水相伴、相争、相和中起源和发展。自然之水提供了人类的物质需求,水也通过人的审美进入精神层面,启示、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升华为朴素的哲学思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水成为旷古不衰的文学题材。本文从水历史、水哲学、水文学三个方面,穿越历史长河,以年代顺序串起水的文化记忆。
记忆水的历史
人类对水的记忆是从治水开始的。在原始朦昧阶段,人类“俯伏而饮”,“逐水而存”。然而大自然风云变幻,水患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中国的古老神话记录了远古先民对水患的刻骨铭心。尧舜时期,华夏大地洪水滔天,“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大禹受命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治理了水患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大禹治水名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标志性的历史符号。
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到春秋时期管子的治水思想,到楚国孙叔敖修建期思雩娄灌区和芍陂工程,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战国时期魏国修筑引漳十二渠,秦国修筑都江堰、郑国渠,到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宋元开通京杭大运河,到清代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到现代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长江、黄河及各大水系流域间的蓄调水工程,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在治水中一路走来。治水的历史记忆,记录着我国历代的治水实践、治水思路、治水方略。纵观我国历史上的治水事件、人物、思想,治水始终贯穿着的是“疏导与拦蓄”、“减灾和兴利”的核心理念。疏导汛期洪水以减少灾害,拦蓄常年的雨水、江河之水以兴利,这是历史、也是今天“水利文明”的主要内涵。
记忆水的哲学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滋养万物”(古希腊·泰勒斯),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水就被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大自然中,草木无言,山水无知,但在人类接触、认知、感受水的过程中,水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给了人深刻启迪,水逐渐被拟人化,被赋以性格、思想、道德等。水具有了智(方圆互用、刚柔并济)、勇(临万丈深渊不惧)、刚(水滴石穿)、柔(天下莫柔弱于水)、正(平中准)、和(随物赋形)、仁爱(恩泽四方,滋养万物)、无私(以出以入,以就鲜洁)、包容(海纳百川)、谦虚(善利万物而不争)、淡泊(君子之交淡若水)、坚韧(抽刀断水水更流)等“水性”。从“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的道德修养,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的政治智慧,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用兵之策,到“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创新之道……水升华为朴素的哲学思想,成为至今人们仍普遍接受的世界观和人生哲理。儒家、道家、兵家、墨家等诸多思想派别中形成的基于水的思辩认识博大精深,水性,人性,水的至高至善已成为人们认识、把握人生、社会和自然规律的精神载体。
记忆水的文学
水在天地之间,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河、湖、海、瀑、泉、溪、涧、渠、潭、井、池、雨雾霜雪,历代文人墨客以水为题材,妙笔生花,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黄河、长江、洞庭湖、西湖……;水的平静、波动、浩瀚、壮阔、雄险、汹涌、斑斓、变幻、光泽、声响……,成为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美学题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千古名句,细细品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对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水工程、水生态、水风景的规划建设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它们亦将为我们提供诸多灵感。关于水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本文以时间顺序,收集了我国历史上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文化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从古至今中国人善于串起水的文化记忆,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髓,启迪美好未来。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水生态文明、水的文化也将在承前启后中不断地继往开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