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古路坝灯火》点亮新丝绸之路

更新时间:2015-10-09 20:24:38 来源: 作者: 浏览1829次 文字大小:

《古路坝灯火》点亮新丝绸之路

陈梦扬

“丝路通天下,光影耀福州”。新中国成立66周年前夕,《古路坝灯火》等5部经典影片,闪耀亮相第二届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主会场“西部电影展”单元。《古路坝灯火》成为该单元的展映启动影片。与此同时,《德吉的诉讼》、《遥远的天熊山》、《冰封之重生之门》和《钱学森》等影片集中展映。在“三路合一”演绎传奇启动仪式上,来自各方面的代表对中国西部电影发展及人文情怀进行了探讨,并且宣布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于2016年在陕西西安举行。

回首峥嵘岁月,多数人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位于云南省的西南联大,但对于同时期存在于陕西地区的西北联大却知之甚少,更不知中国国防七子——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北工学院是西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都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在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两地同时组建的两个著名大学共同体。当时,两大共同体都分别集中了中国北方大学的精华,荟萃了中华民族的精英,一南一北,比肩齐名。然而,历史的车轮滚过75年,西南联大被社会公众所熟知,然而西北联大却几近淡出中国人的视野。1937年7月7日,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立北平(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天津)大学于1937年9月10日在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山西太原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西安临时大学又迁往陕西汉中,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北京)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师范学院。1938 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今天的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7-1950.12)。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今天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立西北大学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1939年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文理、法商学院组成今天的西北大学。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甘肃兰州,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在那段国家和民族的艰苦岁月里,“西北联大”真正成为了一所“飞机炸不倒、艰苦难不倒”的抗战大学,被誉为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圣地”。

为了让西北联大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国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陕西汉中城固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了电影《古路坝灯火》。这部电影由著名编剧莫伸担任导演,国内知名演员吴旗、任晗、王光辉、李德强、钱潇、曹西安等主演,以西北联大的真实历史为素材,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工学院师生跋山涉水迁至汉中城固县古路坝,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西北地区的大学生刻苦勤奋,老师们辛勤育人,志在复土救国,彰显了中华民族最为危难的关头,中国广大知识分子以新文化、新技术铸造科技强国之剑进行抗战卫国的伟大情怀。“国恨家仇凝聚在一块,所以,不管是在天上、人间、地狱,那没有不刻苦学习的。同样,在日寇铁蹄下、在地狱火烧中锻炼出来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简直可以说是到了忘我学习的地步。老师们呕心沥血。学生怎么刻苦学习的呢?当时的学生基本分两拨,一拨是学到夜里两三点钟,另一拨是半夜两三点学到早上。那时没有电灯,只有蜡烛和煤油灯,由于开夜车和开早车的人都衔接起来了,所以教室的灯一直亮着,夜里从远处看,点点滴滴的灯光长夜不息,所以叫‘坝上长夜、七星灯火’,在那穷乡僻壤,成为科技报国的壮丽风景。”再看《古路坝灯火》,挖掘西工大今日辉煌背后的故事。据私立焦作工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校史记载:“1938年8月10日,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委会在陕西固城考院组成。经研究,并经教育部批准,院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坝意大利天主教堂内;确定张清涟兼任总务主任;设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学、纺织、水利、航空等八个系,其中土木系以东工、北洋、焦工之土木系合组,矿冶系以北洋、焦工之矿冶系合组;在领导体制上,决定实行院长制。”经过紧张筹备,国立西北工学院于1938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举行开学典礼。“四校合并保存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力量,国立西北工学院是当时国内工科学科齐全、人数最多的高等学府,成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师昌绪院士曾如此表示。在《古路坝灯火》献映期间,傅恒志院士曾回忆道,“面对国难当头,救亡图存的压力;当局腐败无能,苟且偷生的状态,老百姓颠沛流离又不知所终的局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立西北工学院提出了‘公诚勇毅’的校训,教育师生要公正、诚信、勇敢、坚毅,努力学习,以科技文化为基础,力图救亡图存,抗敌兴国。我想,这也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用文化来进行抗战的重要历史表现。”

八年的古路坝岁月,练就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师生刚毅的品格,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中国抗战八年,老西工1400多名本科生毕业,成长为一大批工程教育和工程科技领域的巨匠,如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高景德(原清华大学校长)、史绍熙(原天津大学校长)、李恒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材料专业创建者)等,他们为中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科技事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姜澄宇说:“可以说国立西北工学院为中国高等教育工程起到了‘播撒种子’的作用,改变了中国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落后面貌,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奠定了高起点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立西北工学院改称西北工学院(1950年12月至1957年9月),1957年10月,西北工学院(原国立西北工学院)和华东航空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校址选定在陕西西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对于今天的西北工业大学而言,“古路坝灯火”不仅定格在老西工师生的记忆中,也闪耀在一代代西工大人开拓奋进的征程中。西北工业大学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校风——也就是“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上。“‘古路坝灯火’生动演绎了西工大的家风,是西工大人珍视的一张历史老照片,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多年来,西北工业大学扎根西部、献身国防、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遂使真知薪火相传,桃李繁茂相继。”“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70多年前的国难仿佛就在昨天。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小筑说,“影片已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上映,西北工业大学希望将此片作为向所有人生筑梦者致敬的献礼。也希望有更多的观众通过对这部电影的观看,感受烽火岁月中知识分子不灭的家国情怀。”

十三朝古都长安(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本届电影节的主会场在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北工业大学的老校长季文美先生,早在1990年,就向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构想,以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腾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季文美表示,“在福州,陆地、海上、空中“丝绸之路”的代表们,因为一部抗战救国电影相聚在一起,这是时代的因缘际会,更是历史赋予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和使命”。(完)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