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夫人城
汉江夫人城
▼秦建军
汉江自陕西省出发,悠悠汇入长江,一路衍生了灿若星辰的优秀文化,从历史到古城再到名人……真是熠熠生辉。如果说,襄阳古城是汉江边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那么,夫人城便是这颗明珠的发光点。
夫人城矗立在襄阳古城西护城河与汉江交汇处,与襄阳古城紧紧相连,墙高6米多,周长60米余,城墙向北的一面上方正中有一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大字,城墙下边有碑刻,系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民为缅怀韩夫人所筑。唐代诗人岑参在《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一诗中也提到夫人城: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 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 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 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据资料记载,襄阳城是一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而夫人城的历史最远可追溯至东晋,距今已有1700余年。公元376年,前秦大将苻坚率军消灭了东晋,又令其长子苻丕率十几万大军分四路围攻襄阳。朱序错误地认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前秦的军队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不可能从汉水北岸的樊城渡江攻取襄阳,所以并不在意。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早年跟随丈夫朱焘南征北战,行军布阵,样样精通。一天,韩夫人登城巡视,检查防御工事,她感到,敌人在东、南面久攻不下,肯定会改变战术,避实就虚,从西北面冒犯,而西北角一带防御薄弱,很容易被秦军攻破。于是便当机立断,叫儿子调遣人马,加修城墙,派精兵强将前来把守。朱序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可是,自己手下满打满算只有五千人,连守城都顾不上来,哪里还有人修城呢?韩夫人回家后,带领自己的姑娘、媳妇、家婢一百多人全部出动了,全城妇女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修城,不到两天的功夫,就把残破不全的城墙加高补齐了,还在西北城墙外,赶修了一座60多米的“城外城”。韩夫人又叫儿子把人马集中在城西北角,自己带领全城妇女身着戎装,手持刀枪,把守在东、西、南三面有城河的地方。果不出所料,时隔不久,前秦苻丕在襄阳城西北大举进攻,朱序的军队拼力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朱序的军队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前秦军队破城而入。韩夫人带领身边的姑娘、媳妇、家婢100多名妇女阻击敌人,万箭齐发,截断敌人的后援,苻丕的军队被上下夹击,纷纷落水,损失惨重,茌丕带着残兵败将离城而去。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世多次维修,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碑。
汉江水悠悠,岁月但轮回,湮没了无数战马嘶鸣的杀伐,浪滔尽,无数叱咤九天之风流人物。夫人城,也无可避免地淡出沙场,成为一处人们赏玩游览的景致。对于襄阳古城,我虽只是襄阳郊区县的一个“非”襄阳人,却在心里为其留了一大块位置。每去襄阳办事,都会去那里徜徉一番。巍峨峥嵘的城墙,飞檐斗拱的城楼,皆由青黑的古砖垒就,延绵数里,拱卫着襄阳古城。城墙外汉江与护城河如龙蜿蜒,汤汤不息。水光潋滟,游人如织。尤其夫人城一处,最是情有独钟。看其北据汤汤汉江,烟波浩渺,蔚为壮观;南牵北街老巷,幽深静雅,古意盎然;西依护城河,柳绿花红,莺歌点点。
这些年来,我总是喜欢近距离地拜访夫人城,贴近夫人城。隔三岔五?几个月?半年?我没有细数拜访它的时间。可我在心里却能确切地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去,夫人城都像一位多年的老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等着我,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在微风细雨的秋季,在白雪皑皑的深冬。在这些日子里,抚摸着剥蚀的墙砖,拔几株疯长的野草,靠在它那满布青苔的身体上,静享时光的美好。尤其阳光明媚的时候,漫不经心地看着城墙脚下的仿古街,琉璃飞瓦,雕梁画栋。阳光化作一道道透亮的幕帘,把古香古色的街道折射得流光溢彩,会有穿越到古时的恍惚。往来的游人似乎置身于光与影的交织中,朦胧绮丽。城墙外汉江汤汤,奔流不息,时有舟船驶过,徒生江之动感。新建的小广场人声鼎沸,人们或坐或站或奔跑戏闹或静立一隅,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而古老的夫人城却背靠着虎踞的岘山安详地卧在阳光里,宛如一位耄耋老妪,半睡半醒,偶尔睁眼,慈爱地看看四周。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适、恬淡、平和,仿佛一幅唯美的画卷。
登上古老的城墙,极目远眺,你会发现另一种极致的美。阳光下,汉江仿佛一条灵动的青鳞巨龙,从天际蜿蜒而来。 江对岸辽远处,银白色的沙洲上苍郁的景观树,仿佛巨龙的青绿色盔甲,泛着浓浓的绿色光泽。江心处几艘褐色的木船儿轻快地划过,翩然而逝,只留下一串泛溅着浪花的汉江渔歌:“汉江水清哟鱼跳舞,岘山峰绿哟鸟唱歌。 汉江沙洲哟割韭菜, 砚山峰前哟捉花蛤。 捉到花蛤比缸大哟, 外婆看的哟笑哈哈…… ”,汉江的美便在这渔歌里唱了出来,而夫人城的倩影也在汉江的凌凌水波里生辉。
面朝此江,登此古城,给人一种“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的豪情。江风乍起,城楼上战旗猎猎,城头的箭垛发出隐隐沉沉的呜咽声,似长啸,似呐喊,似号角。一时间,江岸的景观树绿波起伏,江面浪涛翻滚,仿佛千军万马奔腾涌动。城头的木塔楼也在风中吱呀吱呀地呻吟着,仿佛在诉说岁月的久远和沧桑。沉默不语的是巍然站立的一尊汉白玉雕像。她身披铠甲,双眼炯炯地注视着远方,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紧握腰间的宝剑,英姿勃发,仿佛正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她,便是这座古城的主人,一个传奇性的历史人物——韩夫人。正是她,拔剑而起,率领襄阳人的祖辈们,抗击强敌,创建了不朽的功业;正是她,豪气干云,视死如归的战斗,才保卫了这一方美丽的水土免遭涂炭;正是她,襄阳古城才得以名留青史;正是她,汉江文明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可以这样说,是汉江催生了朱序苻丕之战,是汉江衍生了朱序之母韩夫人。韩夫人的爱国爱家精神一直延续到70年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45年3月到5月的“豫西鄂北会战”,襄阳儿女主动参与第5、第1战区对日本法西斯华北方面军所进行的艰苦抵抗,一群群襄阳儿女以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新的长城。
站在夫人城上,面朝汉江,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没有汉江,一定不会有襄阳,如果没有襄阳,一定不会有夫人城。站在韩夫人汉白玉雕像旁,伴随江水“哗哗”拍打岸堤之旋律,仿佛又走进梦境。战马嘶鸣、喊杀震天。江水如潮、汹涌翻滚,重重地拍打在浑厚的墙身,怒吼、咆哮、呼喊……。然而,城头上锦旗猎猎,抗敌呼喝四起。这位女将军,银甲红袍,伫立城头,宝剑出鞘,挥斥方遒……经历沧桑、沉淀历史,从野蛮到文明,从战争到和平,从和平到富强。巾帼不让须眉的韩夫人,其垒砌的城墙以铁打般之躯保卫着一方水土的安宁和谐。现在,和许多曾经的辉煌一样,夫人城也曾蜷缩在历史一角。至今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到夫人城的情景。那是我随父从通山县回南漳不久,父带我们姊妹四人来襄阳玩。一个秋天的黄昏,夕阳下的城墙断壁残垣,长满杂树、荒草,到处是荒凉颓废之景。韩夫人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站立过的塔楼摇摇欲坠,漆面斑驳,陈旧不堪;楼内蛛网横挂,灰尘扑面……楼外城下,汉江水波浩淼,陡生荒凉。那一刻,不到八岁的我内心除了震撼,更徒生一份与年龄不符的心酸。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就在我心中扎了根。
今天,古城境遇渐渐好转。特别是1982年以后,襄阳人民挖掘汉江文化,打造古城名名,对古襄阳进行修葺,特别对汉江夫人城的修葺投下重彩。建起纪念亭于夫人城上,内塑韩夫人汉白玉立像,曾垮塌的城墙得以俢缮,城墙上丛生的荒草、杂树已不见踪影;木制的塔楼也重新刷上朱红油漆,连城墙脚也种上绿茵茵的草皮,五颜六色的花木。襄阳人还定期对韩夫人汉白玉雕像修缮清洗,使其常保洁白无暇,常保光彩夺目。如今的夫人城,周围高楼环立,被众星捧月般傲立于汉江南岸。一入夜,缤纷霓虹勾勒出城墙轮廓,倒映于江面,美得让人看了仿佛置身奇幻梦境…… 这也是汉江的文明光华在闪耀。(南漳水利)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