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蒋氏故里寻访记​||胡丽华(湖南)

更新时间:2023-10-16 19:24:13 来源: 作者: 浏览217次 文字大小:
游记

蒋氏故里寻访记

文/胡丽华省永兴县五星学校教师
来到浙江不能不到宁波,来到宁波似乎不能不去奉化溪口。辛卯年十一月中旬,我和辛兄一道,上网简单查了一下路线,结伴而行,一路杀到先总统蒋公介石老家去。
坐长途客车出发,三个多小时后到达宁波客运中心,而后坐510公交到汽车南站,站旁西邻有一专发奉化、溪口方向的小站,每二十分钟就有一班去溪口的小巴,票价12元。到达门口,正好看到有一发往奉化的班车,没来得及细细打听就坐上去了,很快抵达奉化,那个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中得知,记忆深处印象模糊的蒋氏故里。
车开得飞快,只几十分钟便到达奉化,转车往溪口也半小时有余,下车向前不远处便是“武岭”大门----蒋氏故居的入口。蒋氏故居是一个连绵千米的建筑群,由文昌阁、小洋房、武岭中学、蒋氏宗祠、丰镐房、玉泰盐铺组成,依次排列在风光秀美的剡溪岸边。正是这儿地灵,江浙一带才会人杰辈出。
文昌阁建在山坡上,是蒋介石、宋美龄回乡暂住之处。与其紧邻的是小洋楼,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从苏联归来,携妻蒋方良在此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并在蒋介石的要求之下写出旅苏回忆录。这两个地方都是蒋介石发迹后才建的西式洋房,样子朴实无华,空间极其有限,陈设也非常简单。要知道这里住的不仅是呼风唤雨的民国总统,还有那金枝玉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回想起南京总统府的豪华,突然有种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感慨。
从文昌阁经武岭大门通往武岭中学。这所学校是由蒋介石一手创办的,依山而建,机构设置齐全,类似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
沿剡溪向里,一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怎么看都与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不相联系。蒋氏宗祠,地方不大,也没有什么特色。丰镐房,是蒋介石原配、蒋经国生母毛福梅生前所住之处,看上去比文昌阁倒要强些。其中一面墙前,是毛福梅惨死之处。当时赶上日军空袭,蒋家其他人均躲过了这场劫难,唯独毛福梅被压死在那面墙之下。蒋经国回来之后,闻此噩耗,悲痛万分,咬破食指写下“以血洗血”几个大字,如今制成石碑,立在小洋房里。据导游说,有传毛福梅正是因为舍不下蒋介石留下的什么东西,才延误了躲避的时机。虽是野史无处考证,但让人听了仍有一种悲凉之感。那个没见过世面的乡野村妇,承受不了休妻之辱,仍旧日复一日地为蒋介石守着这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孤灯相伴的夜晚,在她心中,对前夫的怨恨,能否敌过对他的爱恋?
玉泰盐铺是一座狭小的二层小楼,以蒋介石出生地而闻名。听车夫兼导游说,只有门口的一块中正亲题的石碑是那时的原物,静静的砌在墙角,历经岁月的冲刷。这里的一切,还有蒋氏故居所有的旧件,大都毁于十年动乱的年代,目前的景物皆是后来的重建复原品,以涩涩的新容向我们喃喃诉说着久逝的年华,留下一个时代的悲歌。二楼角落一间黑咕隆咚的房间,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蒋介石就是在这里呱呱坠地。有没有听说,蒋介石出生时,盐铺上空曾有霞光万丈,紫气东来。但是这个男人,没有满足于一份丰厚的祖业,而是走出这栋还算体面的小楼,走出这座幽静闲适的小镇,在中国历史上也涂抹上了潦草的一笔。
蒋氏故居很多房间的墙壁上都挂满了蒋家人各个时期的照片。蒋夫人宋美龄,年轻时风华绝代自不必说,就是八九十岁高龄的她隐居美国,每逢接见客人或者出席活动,虽然走路都要人搀扶,依旧高绾云鬓,旗袍加身,脖颈处的纽扣一个不曾松懈,那份气质,不是常人能模仿的。单从相貌上说,宋氏三姐妹,都算不得真正的美人。但她们优越的家世,优良的教育,以及所嫁显赫的男人,造就了她们无以伦比的高贵优雅气度。
1927年,40岁的蒋介石和28岁的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婚礼。信基督、吃西餐、讲英文的宋美龄,嫁给秃头、满嘴“娘希匹”,并且娶过三房太太的蒋介石,应该不仅仅出于爱情。——据曾任宋美龄秘书的张紫葛回忆,蒋介石和宋美龄是完全的一见钟情,并非大家都认为的政治联姻。半个世纪静静地流逝,宋美龄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蒋介石身边,为他作秀,为他外交,为他奔走呼号。晚年,蒋、宋在台湾寓所抱着小孙子拍下的照片里,威武的不再威武,美丽的不再美丽,两个龙钟安详的老人却是那么般配与契合。共同走过的生死岁月,或许能穿透爱情所达不到的深度!
现在街道两旁的路上布满了出售千层饼和芋艿饼的小店,都是现烤现卖,香气不绝。溪口的千层饼、奉化的芋艿和水蜜桃,都是当地闻名特产。小皮球大小的芋艿煨熟后,切上满满一大盘,蘸着砂糖、虾酱或蟹糊吃,各有各的风味。水蜜桃个头不大,青黄颜色,样子也很普通,可一口咬下去,立刻汁水四溅,甜蜜入舌,令人无法顾及什么君子淑女风范,双手捧着三下五除二咬个溜光,蜜汁顺着手掌滴下来,才才叫痛快。千层饼,是用豆面或者白面叠成的酱豆腐大小的小方块,撒上芝麻,在形似水缸的炉子里烤制而成,层层分明,香酥不腻,无论是甜味,还是咸味,都越嚼越香,越吃越上瘾。几乎每家饼店都有自己的牌子,听遍布街上载客兼职导游的车夫介绍,“苔芝斋”牌的为最正宗。
和蒋氏故居建筑群隔溪相望的剡溪南岸,有一处2010年公布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蒋氏故里民国大杂院,也是一处到溪口来的游客不可不去的绝佳去处。民国大杂院,背靠笔架山,依傍青龙山,与蒋氏故居丰镐房隔溪相望,其所在的剡溪南岸是浙东民俗文化的摇篮。“酒旗戏鼓溪南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是晚清时期繁华溪南的真实写照。蒋介石幼时常戏耍于此,留有诸多足迹,故一度被誉为是蒋氏的“龙兴之地”。民国大杂院在当地政府部门、台湾有关文史部门、对台办等单位的大力扶助下,大量征集了失落民间的珍贵物品,修复并重现了当年溪南的繁华市井,以其丰富的晚清民国文化内涵和“大、杂、奇、怪”的四大特色,吸引着游客。这里有中国国民党大量内部图文资料及蒋、宋的珍品展览。而七十二贤授教场、甲子殿、罗汉堂等有关儒、道、释的塑像,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三教文化的深邃内涵。民国大杂院,融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与一体,是国内首家反映民国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一镇凝聚蒋氏史,独院浓缩民国情。在这里五方交汇,八面来风,风情万种的《夜上海》、《夜来香》等民国歌舞,光怪陆离的古老中幡,肚皮拉车等民间杂耍,拍案叫绝的皮影戏木偶戏等民间戏剧,如火如荼的斗鸡斗狗表演,精彩纷呈,叹为观止。用清朝的消防车救火,坐一坐老式的轨道车,来一回鲤鱼跳龙门,进行一场擂台比武、舵手对抗、起航拔河,处处惊心动魄,吆喝雷动。在室内藏区,既可亲眼目睹难得一见的晚清老式相机、英女皇维多利亚时代的钟表及中国传统农耕渔织的工具等珍贵藏品,又可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儒、佛、道三教文化。漫步于商业作坊街,体验濒临绝迹的造纸、酿酒、榨油、打铁等传统行当。挤身民间小吃坊,江南小吃姜糖、打年糕、老嫩豆腐也应有尽有。民国大杂院,让你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娱乐中感受民国沧桑,在休闲中领略百业精彩。来民国大杂院,带你走进民国记忆,寻觅爷爷奶奶讲过的真实故事!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游人却还是络绎不绝,还有穿梭在剡溪南北两岸边古色古香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载客的人力车夫,他们是车夫,载客挣钱谋生养家,同时也算是不在编的兼职导游,向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们娓娓述说着蒋总统故事,描述故乡独特风景。蒋氏故居的各个建筑都不宽敞,人流密集,摩肩接踵,闻听溪口百姓盛传“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蒋介石”,亲眼看看眼前这种景象,真的是绝妙写照。若不是出了蒋介石这样一位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人,这个秀美却偏僻的浙东小镇恐怕也不会有游客不绝生意盈门的这一天,不是吗?死去的人不仅能够被活着的人记住,还能为活着的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蒋公客死他乡,总算也可以瞑目了!故乡人不会忘记你,诸多文物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正如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造访此地时所题的那样“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
茫茫暮色中,归程的汽车载着我们离开了这座凝聚了浓重历史的浙东小镇,蒋氏故里离我们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岁月扬起的风尘里。
倚车窗而坐,望着外面纷纷闪过的浙东广袤的原野风光,我沉思着,历史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十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蒋氏执政时历经三次下野,他都选择归乡隐居。第一次(1927)下野他三喜临门,得到美人,权利和外援;第二次(1931)下野以退为进,收服了汪精卫,逼走胡汉民,李宗仁,玩弄了孙科,最终将军政大权紧握在手;而1949年的最后一次,面对失败现实,回头眷顾家乡的一山一水,万般无奈地从故乡出逃,不得不蛰伏在台湾岛上,再也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日夜隔海遥望,平添一缕乡思乡愁。
晚上七时许返回宁波,夜宿客运中心附近一酒店。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胡丽华


作者简介




胡丽华,山东人,现为湖南省永兴县五星学校高三英语教师。中国私立学校第一批从业者,二十四年间,足迹遍及西北、东南、西南诸多省份,弟子上万人,桃李满天下。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