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奔流的水   固守的心

更新时间:2015-06-24 14:18:07 来源: 作者: 浏览1615次 文字大小:

奔流的水   固守的心

董宏

支撑地球生命存在的三要素——阳光、空气和水,只有水是有限的,甚至是缺少的。我这里说的水是淡水,是人畜可饮用的水。这个世界一旦没有了水,一切生命必将黯然消逝,整个地球也将归于死寂。

  人类对水的赞美、歌颂、感慨从未停止,它带给人类智慧,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奥秘,领悟生命的真谛。

  中国春秋时代末年,开中国哲学之先河的老子以其“无为”的理论总结出一个参照物——水。他认为最能代表道,最能代表善的东西就是水——“上善若水”,这是《道德经》里最精髓的一句。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则发现,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和东方的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异曲同工之妙。水的流动性,特别容易被人类理解成时间,成为时间的象征。

  对水的感悟其实是一种形象思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成为古人表达情怀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说,中国诗词对水情有独钟。这种从审美的感受出发,去感悟人生、感悟世界乃至感悟真理的表达,是古人文学情怀的重要方面。

  然而,历史走到今天,水带给人类更多的是忧思。黄河断流,海河干涸,大西南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连长江中下游流域、珠江流域这些水资源极其丰沛的地方,竟也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干旱,水的危机一步步袭来,大自然的警告一次次发出。人类与水的关系已经到了危急时刻,人类对水的关注必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课题。

  以文学的形式吸引人们关注水,警醒水,水利人在水利工作之外,又做了一件堪称“大德”的事。我想这也是本次“水利情·中国梦”征文活动的要义所在。

  散文要显襟怀,要见性情。在一篇篇“见我”“显我”的散文作品中,我看到的仿佛是一滴滴珍贵的水,一滴滴从心头流出的水。这些水的篇章,有的像三千尺飞流溅出的水花,激情四射;有的如深深的桃花潭水,情深意浓;有的似无声泉眼,涓涓细流之中,一分晴柔淡淡地弥漫;有的仿佛潋滟的水光,山色空中点染出一派中国画的意境;有的恍若护田的绿水,远远地勾勒出杨柳青青旷野如碧的翠色来……

  《喀左看水》,看的不是风景,是“山水相依,天人合一”。就是那点水,那点与大江、大河、大湖不能比,与山水如画的江南更不能比的不多的那点水,却被人类匠心独具地做足了文章,因为那里的人视她如金子般珍贵,爱她、亲她、挽留她。那一点点水带给人的已不是一片风景,而是心灵的家园。在《水·母亲·戈壁滩》《守望塔里木河》《生命之水》《胡杨林的女儿》《那时河工》中,我们看的是水与人,人与水,水与生命、情感,任由光阴流逝,依然不变的敬重、守望与等待;《千年驯河声》《大运河的中国梦》里,交织着一代代水利人的执着与承诺,相遇与约定;《独钟黄河柳》,钟情的是水利人的精神,水利人的品格;《毛刀鱼洄游记》,一条鱼的生命历程与生存现状,何尝不是人类境遇的隐喻?《水色荡漾的小镇》,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梦中都描绘过的一个理想小镇吗?

  水,都是水,说不完的水话,道不尽的水情。

  水月如流水。奔流的是水,固守不变的是爱水、敬水、节约水的一颗心。这颗心愈是谦卑,那一滴滴水便愈是清亮。(作者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