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走进冯家山水库||张天科(陕西)

更新时间:2023-07-09 22:12:07 来源: 作者: 浏览279次 文字大小:

散文随笔

走进冯家山水库

文/张天科

2021年“七一”前夕,我随单位机关支部前往冯家山水库参观学习。说起来第一次到冯家山水库还是在上世纪七八年,那时的我还在上高中,印象中的堤坝很高。一晃40多年过去了,今天重新踏入这个地方,内心既激动,又期待。
走进冯家山水库展览馆,看着这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听着讲解员细致地讲解,让我们对水库枢纽模型、工程概貌、工程建设史、建库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建设者们的先进事迹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当年建设者们“热血铸铁壁”,铸就伟大工程的热血与豪情。
冯家山水库位于宝鸡市陈仓区与凤翔区、干阳县千河干流的交界处,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4年主体工程建成,下闸蓄水。1982年枢纽工程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主要是为了解决原凤翔县、宝鸡县、岐山县、扶风县等几百万亩农田的抗旱灌溉问题,西水东输而建的。
忆往昔,冯家山水库建设工程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兴水战争,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人民战争。那个时候没有挖掘机械设备,建设施工全靠人工,土法上马。建设者们先从洞顶开挖竖井向两头开挖增加工作面,再衬砌隧道,地面上土堆、红旗、三脚架连成一排,望不到头。据说当时,修建大坝的工地上,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等四县七大建设兵团,工程上马三万四千余人,日上劳动力最多时达十万人之多,场面极其宏大。
大坝西北面的山坡上,一排排昔日供建设者居住的窑洞,就是修建大坝的民工的住所。修建水库的千千万万工程建设者们风餐露宿,顶风冒雨,用铁锨、镢头、架子车,肩挑手扛,吃着玉米、高梁,战天斗地,仅用两年零两个月就建成了万米隧洞。修筑75米高的大坝,就是靠人力车挖山运土,一车车一尺尺夯打机压垒起来的。
修建冯家山水库,让这里贫脊山川成为一汪湖水。水库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旱塬地带农作物天旱的灌溉问题,让地处渭北旱塬地带的宝鸡地区人民群众从此告别了水荒和饥荒,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水库运行40多年来,在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供水、防洪、发电、养殖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今天的冯家山水库,不仅继续承担农业灌溉任务,同时还是宝鸡市民重要水源,宝鸡工业企业用水的水源地。不仅能灌溉防洪,还能发电,搞水产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同时,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孕育产生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冯家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宝鸡人民在艰难困苦中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生动缩影。
如今的冯家山水库,湖水碧蓝如洗,两岸群山,林木葱茏的美景,宛如一幅清丽美妙的山水画。
站在宽阔笔直的坝面远眺,一望无际的库面湖水碧波荡漾,湖水四周,层峦叠嶂,满目翠绿,阳光洒落水面上,波光粼粼,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冯家山水库的美。这就是改天换地的壮志之美,艰苦奋斗的精神之美,团结互助的协作之美,舍小顾大的奉献之美,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
实地考察冯家山水库、参观冯家山水库展览馆,学习冯家山水库修建的历史,挽着手深情地望着纪念碑,心里充满了自豪,也充满了敬畏。在修建冯家山水库过程中,有146名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生命,他们中有民工,一般干部,也有领导干部,有男也有女。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60岁。这些牺牲在工地上的建设者,虽然没有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冲锋陷阵、英勇牺牲那样震撼,但在我的心中,他们一样展现出献出宝贵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壮美,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日月如梭,转眼间五十载已过。曾记否,忆往昔峥嵘岁月。雄伟壮观的水库大坝巍然屹立,充盈的库水更加清澈泛着涟漪,青山绿树依然郁郁葱葱……。想想参加当年工程建设的勇士们,如今都已老去,有些已经离开人世。无论活着的还是逝去的,参加过冯家山水库工程建设之经历,一定是他们一生中值得骄傲和标榜的重大事件和阅历,冯家山水利工程的功劳簿上一定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和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冯家山水库,是宝鸡人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造的一项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闻名于世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宝鸡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和象征。是宝鸡人民用血汗铸就的一座历史丰碑,是宝鸡市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名符其实的“西府明珠”,真正的“陕西的红旗渠”。
“高峡出平湖,山河应无恙”。冯家山今天的水库大坝像一条巨龙,横卧于山间,蓄水几十公里,库水碧绿碧绿,清澈见底,远眺茫茫绿海,波光粼粼,一望无际,两边青山叠翠,好美的一幅山水风景画啊!她浇灌千万亩农田,又供百万市民饮水。真可谓:琼浆库奉献乳汁润泽土地万倾,聚宝盆保祐芸芸众生福祉万民。
曾经冯家山的水滋养了我的血肉,如今冯家山精神再一次洗礼了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继承老一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大无畏精神,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冯家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忘初心使命,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谱写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张天科


作者简介




张天科,笔名:默言 默然  默然处之 ,男,1962年4月24日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函党校经济管理班毕业,大学本科文化程度。2000年7月进入宝鸡市金台区人大机关工作,现任宝鸡市金台区人大四级调研员。爱好文学创作,常有作品见诸媒体报端,先后在《今日头条》《乡村散文》《乡愁文学社》《立法网》《陕西法制网》《中山日报文棚》《宝鸡作家》《灵壁家园网》等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共对外发表散文20多篇。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