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文学 -> 散文 > 正文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雄关记忆​||张耀宇(甘肃)

更新时间:2023-02-22 21:21:52 来源: 作者: 浏览301次 文字大小:
雄关记忆
文/张耀宇
癸卯兔年开春后,河西走廊连续迎来了三场罕见的降雪,每次雪后都能看到第二故乡嘉峪关的雄姿。当第三场春雪过后,市文联一位军转老班长,发出了一组雪后嘉峪关城楼的摄影作品,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
二十七年前也是初春时节,我们这批96年12月入伍的新兵,在位于嘉峪关脚下的军营刚刚授了列兵军衔后,也迎来了连续三天的春雪,营区被厚厚的白雪所覆盖,与嘉峪关城相互映衬,十分壮美。来自湖北、浙江等南方的战友被突如其来的降雪震惊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给家里人,兴奋地描述着戈壁边关美丽的雪景。对于我们西北人来说,下雪天司空见惯,唯一庆幸的就是下雪后,可以不用去400米障碍训练场,进行枯燥乏味的跨越障碍训练了。
下雪天,一起床也不用出早操,全班战友在新兵班长的带领下,对划定的公共卫生区域的积雪进行清理,十八九岁的年龄,正青春,热血沸腾,各班都在比作风,争第一,不一会儿营区积雪就被清理到了马路两边的绿化带内,方方正正的雪堆,整齐划一,体现了军事武装集团令行禁止,循规蹈矩,成为雪后营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戈壁营区缺水,气温回暖后积雪融化,滋养了树木树木花草,相得益彰。连续的降雪,也给驻地城市交通和群众出行造成了影响,军爱民,民拥军,嘉峪关是全国双拥模范城,每一次铲除路面积雪,人民子弟兵都是都是主力军。接到驻地政府求援后,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每一个人的肩上都扛着扫帚、铁锹等除雪工具,唱着军歌,喊着口令,声震长空,行走在道路上,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老百姓看到亲人解放军,心中油然升腾一种安全感。
不多时,子弟兵与驻地群众和酒钢干部职工团结协作,挥舞工具铲除了主要街道路面的积雪,交通恢复,群众放心出行。团指挥员一声令下,千余人的扫雪队伍原路返回营区,每一位参与扫雪的战友,置身于队伍中,雄赳赳,气昂昂,这种感受,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使命召唤。多少年后,第一次参加驻地扫雪活动的场景,历历在目,记忆深刻。
最难忘的还是在雪后初晴,和战友们一起登临嘉峪关城楼,站在“天下第一雄关”的扁牌下,走在用青砖铺就的栈道上,看着脚下马蹄踏过,留下岁月的痕迹,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着驻守关城的骠骑将军,带领将士们巡逻时的威武霸气,以及戍边先辈们马革裹尸还的悲壮。刚刚授了列兵军衔的战友们,仿佛就是古代戍边将士的化身,千里迢迢奔赴雄关军营,都在为此生能在闻名遐迩的嘉峪关下从军,而感到无比地自豪。
大漠,戈壁,残雪,还有轰鸣的战车,驰骋在嘉峪关下的古战场上,青春奉献军营,热血抛洒雄关,一代代守关官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嘉峪关下的军营里中。进入新时代后,几次军改熟悉的老团队的番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被新的编制序列号所取代。但嘉峪雄关依旧巍然耸立于巍巍祁连山下,在皑皑白雪的装扮下,格外显得壮观,战士心中的第二故乡,永远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嘉峪关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是培养我文学之梦启航的地方。当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市文联长胜主席,既是前辈也是老战友,他创作的雄关题材诗作,感动了无数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战士,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稀记得和老前辈交往的情景,以及收到我投寄的文学作品,亲自修改发表后,电话通知我领取稿费和样刊时的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用一名老兵的真诚,毫无保留地面授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经验,受益终身,铭记心中。
嘉峪关的雪,几乎每年都在这个季节落下,怎奈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一年看到挺立雪中的雄关,都会产生“忽有故人心上过,转眼山河已是秋”的伤感,战士对第二故乡的深情留恋,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体味到个中滋味,这份情感,苦涩中带有一丝丝甜蜜,是留在中心永恒的记忆。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耀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耀宇,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甘肃景泰,笔名西域戎峰,曾在嘉峪关从军10余载,与文字为伍,有千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见诸于中央和省市党报党刊,多次立功受奖,并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基层部队“优秀通讯员”,跨世纪有为军人,长期根植于火热军营,开展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文学作品曾得到著名军旅作家裘山山的点评,散文《父亲与土地》被推荐《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发表。退役后笔耕不辍,着眼于观察洞悉现实生活中的底层人物,创作了多篇散文和报告文学发表,深受读者好评,现为景泰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首都文学签约作家,天津散文学会会员,居西北小城一隅为戎峰阁主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