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三五水务发展思路与重点工作前景展望

更新时间:2016-04-21 20:56:52 来源: 作者: 浏览2693次 文字大小:

西安市十三五水务发展思路与重点工作前景展望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西安水务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的逐步实施,形成现代化的城市防洪和供水保障体系,水污染及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示范点,水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八水润西安”为重点的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也要看到,西安市总体上水资源短缺;水管理体制不活;城乡水务发展还不平衡;水利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投融资机制。特别是在河道生态治理方面,还存在注重防洪工程治理,生态景观绿化建设有待提升以及流域系统治理程度不高的问题,加之规划用地矛盾突出,相关区县、部门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建设项目融资难易不一,规划项目建设亟需资金保障等等,制约着水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如不彻底解决,加以扭转,难以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

面对现实困难和问题,我们不应畏惧,丧失信心,而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目前,尽管水利大发展有诸多困难,但我们也有难得的历史机遇,需要我们很好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水利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市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标准付诸实施。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把“八水润西安”列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我们有一支攻坚克难的水利队伍。这些都为我们加快西安水务事业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以习总书记治水思路为指导,谋划西安“十三五”水务发展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好这一思路,就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一是要坚持节水优先,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空间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原则;四是要坚持体制创新,两手发力的原则。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和原则,西安市“十三五”时期的水务工作,要围绕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新目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利信息化,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水利科技、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水源建设上下功夫,形成满足需求、保障有力的供水体系;着力在水生态建设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重视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水利风景区建设,实现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文明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着力在水环境治理上下功夫,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循环用水、节约用水转变;着力在水务一体化上下工夫,把源头治理与涉水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重视城乡供水、农田水利、渔业发展等民生水利,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人与水、水与城、水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以水务重点工作为抓手,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保证城市用水安全。

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要保障中长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好主水,调蓄调引好客水。根据2010-2014年城市实际供水量增长趋势,预测到2020年城市日均需水量204万吨,最高日需水量231万吨,最高日需水量与当前供水能力150万吨相比,缺口达81万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强水源建设,加快构建黑河水库、李家河水库、引汉济渭、泾河引水等地表水供水为主,渭河、灞河、涝河傍河地下水源供水为辅,石砭峪水库应急保障,涝峪、大峪、太平峪、高冠峪等沿山峪口有效补充的城市供水新格局。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蓄利用好秦岭主水资源。在加大水源保护,运行维护好现有黑河、李家河、石砭峪供水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挖掘秦岭北麓各峪口供水潜力,加快大峪引水系统提升改造,实施涝峪、高冠峪、太平峪、西骆峪等峪口向黑河供水系统引水工程,提高现有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完成浐河二水厂迁建,加快实施零河水库供水工程,适时建设库峪水库工程,持续提升秦岭北麓地表水供水能力。

二是不断加大客水调引量。加快泾河引水工程建设,2017年建成一期工程,实现向渭北地区日供水10万吨,2020年前日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加快引汉济渭西安输配水工程建设,新建斗门调节水库、荆峪沟调节水库,以及西南郊水厂、子午水厂等10座净水厂和配套供水管网建设,争取2017年实现“引汉济渭”工程调水进西安,2020年向西安调水量达到4.5亿吨。

三是进一步提升地下水源战略应急储备能力。开工建设涝渭三角洲地下水源地工程,争取2016年建成一期工程,日增城市供水能力5万吨,2020年前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实施沿渭地下水源地改迁建工程,新建灞东地下水源地,恢复和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0万吨。

(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十三五”时期“建设备用水源,打好水量牌;配套水质净化设备,打好水质牌;做好水源保护及安防,打好安全牌;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打好服务牌”的规划思路与大力规划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坚持财政主导的投入政策和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工作思路进行。至“十三五”末,基本实现200吨以上供水规模工程均建有备用水源,水质净化设备配套齐全,水源保护工程措施到位,水厂安防及远程控制大部规模以上工程实现信息化,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科学,维修养护资金充足,基本实现良性运行。

一是要因地制宜,做到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精心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渭北平原苦咸水、高氟水地区,做好水文地质勘探,寻找符合饮水安全标准的水源;渭河以南平原及丘陵区,根据水文地理条件,合理选择水源;丘陵区供水适度规模,以行政村为单位,规划兴建集中供水工程。未央灞桥等近郊农村,就近、就便由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解决。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

二是要强化措施,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落实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四制”,加强政府质量监督。严格资金管理。对国家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行报账制,加大资金的审计检查力度,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加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三是要严格水源保护,保障水质安全。贯彻落实《西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依法加强农村供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设列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正常运转。

另外,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建立市级财政补贴,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确保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达到“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健全、水价透明、服务通畅、群众监督、政府补贴”的管理目标。

(三)实施“八水润西安”,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八水润西安”工程自2012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相继完成渭河、黑河、灞河等10条河流主要河段生态治理,新建高标准堤防386公里;建成西安湖、仪祉湖、护城河示范段、浐灞湿地、沙河水街、沣河湿地等“九湖十湿地”,新增生态水面8260亩、湿地面积1.8万亩,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河湖湿地生态体系为目标,全力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一是全面完成“八水润西安”工程建设任务。加快“西安八水”的综合治理提升,实现“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在河流沿线加快建设湖池湿地,到2020年,全市生态水面面积达到7.6万亩,主要河流水系均得到有效治理,防洪保障能力大幅增强,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湖池湿地与河流水系相互连通、互为调剂,基本将我市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

二是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氵皂河、漕运明渠、幸福渠、浐河、灞河等城市五大排水体系改造提升进度,提高绿化标准,沿河渠岸边建设一批雨洪水集蓄利用工程,扩大雨洪水滞留空间,将传统的单一“快排”模式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城市排水新模式,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削减城市径流污染。

三是巩固提高渭河治理成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渭河治理三年行动的总体部署,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加快渭河西安段堤防防护林工程建设,今年年底前新增绿化面积8478亩,构建南依秦岭,北临渭水的大西安生态格局;以多留湿地、恢复生态为根本,深入推进渭河滩区整治工作,2018年前完成10.14万亩滩区整治任务,建设湿地3.96万亩、生态修复区1.88万亩、农业耕作区4.3万亩;在城市段新建拦水坝一座,形成6000亩碧波荡漾,适宜鱼类、水鸟生存栖息的人工湖。到2020年,力争将渭河建成景色优美、功能齐全的城中河、生态河。

(四)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项工作以强化污水处理、提高再生水利用为重点,形成清洁、健康的城市水环境体系和再生水利用体系。

一是提高污水处理率。2012年省政府提出渭河三年变清目标以来,我市已先后建成13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6.5万吨,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5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02.1万吨,出厂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由201180%60%提高到目前的94.9%80.5%2020年前,我市将再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8.6万吨/日,使全市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330.7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

二是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积极推进再生水处理设施和供水管网建设,新增再生水厂4座、再生水管网50公里,不断提高再生水管网覆盖率,使再生水日处理能力从2015年不足20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48.5万吨,利用率从15%提高到25%以上。同时将再生水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水源,实现市政杂用水、景观湖池用水、绿化用水、工业用水30%以上使用再生水,特别是要加快实施第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跨区域向渭河北岸大唐渭河热电厂供水工程。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居民新建社区使用再生水工作。

三是提高污泥处置率。新建、扩建6座污泥处置设施,每日可新增处置能力1500吨,到2020年污泥处置设施规模达到每日2500吨,实现主城区污泥全部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

四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划定全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三条红线,全面解决西安面临的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问题。

“十三五”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务要先行。我们有信心在省水利厅的正确指导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水务工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支撑、水保障。

(作者:杨立  系陕西省西安市水务局局长)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文章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