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地推动水利创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本人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促进工作。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和保障,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发展过程,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工业**、生态**、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持和保障。
一、全县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我县水利事业有了较快地发展,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五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县水利还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六个不适应”。一是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我县虽然整体上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调节工程不足,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加强,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水生态环境恶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58.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2.27%,特别是近年来,滥砍滥伐现象普遍,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赶不上产生的速度,水土流失治理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血吸虫疫情回升,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导致农村的水资源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制约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防洪体系不完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强。规划内病险水库还有19座未实施,已实施加固水库因受资金等因素制约,仍不能彻底除险,除险加固规划以外的35座小型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病险,山区电站水库隐患也不容忽视;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滞后,中小河流未得到有效治理,防洪标准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四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多年运行,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溉方式落后,水利用效率较低。据年初重新调查评估,全县还有22.1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五是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不适应。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维修养护经费、人员分流未落实,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尚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水利建设投入依然不足。六是水利人才队伍缺乏与建设现代水利不适应。水利系统机构设置不能保证水利工作需要,管理机制不活,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影响工作开展。
当前,我县正处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系统地学习水利,深入地研究水利,积极地推动水利创新,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我县地形复杂,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兼有,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多样。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因水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城镇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保安全,以水土保持建设保生态,以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保民生,以灌区配套、水源工程建设保增长,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保稳定,以人才队伍建设、行业自身建设保发展,以深化水利改革保和谐”的原则,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1、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改善农村饮水质量。按照饮水安全标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力争在2015年前解决全县22.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在2013年前优先解决15.9万人。二要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中型灌区要以灌区“二改一提高”为核心,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先进的节水灌溉体系,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方式转变,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小型灌区要在抓好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山区要高度重视旱地灌溉,积极发展集雨节灌,推广自压微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三要加大农村水保生态修复力度。山区要大力推广小流域治理建设经验,积极实施水保生态修复工程,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流域产业经济发展;圩区要以沟渠疏竣、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圩区经济发展。四要高度重视山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一、全县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我县水利事业有了较快地发展,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五大工程体系,为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县水利还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六个不适应”。一是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我县虽然整体上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调节工程不足,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加强,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水生态环境恶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58.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2.27%,特别是近年来,滥砍滥伐现象普遍,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赶不上产生的速度,水土流失治理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血吸虫疫情回升,养殖业的不合理布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导致农村的水资源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制约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防洪体系不完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全县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强。规划内病险水库还有19座未实施,已实施加固水库因受资金等因素制约,仍不能彻底除险,除险加固规划以外的35座小型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病险,山区电站水库隐患也不容忽视;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滞后,中小河流未得到有效治理,防洪标准低;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四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多年运行,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溉方式落后,水利用效率较低。据年初重新调查评估,全县还有22.1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五是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不适应。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维修养护经费、人员分流未落实,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尚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水利建设投入依然不足。六是水利人才队伍缺乏与建设现代水利不适应。水利系统机构设置不能保证水利工作需要,管理机制不活,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影响工作开展。
当前,我县正处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系统地学习水利,深入地研究水利,积极地推动水利创新,努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我县地形复杂,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兼有,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多样。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因水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城镇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保安全,以水土保持建设保生态,以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保民生,以灌区配套、水源工程建设保增长,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保稳定,以人才队伍建设、行业自身建设保发展,以深化水利改革保和谐”的原则,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1、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改善农村饮水质量。按照饮水安全标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力争在2015年前解决全县22.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在2013年前优先解决15.9万人。二要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大、中型灌区要以灌区“二改一提高”为核心,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先进的节水灌溉体系,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方式转变,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小型灌区要在抓好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山区要高度重视旱地灌溉,积极发展集雨节灌,推广自压微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三要加大农村水保生态修复力度。山区要大力推广小流域治理建设经验,积极实施水保生态修复工程,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流域产业经济发展;圩区要以沟渠疏竣、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圩区经济发展。四要高度重视山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首页推荐
闫潭管理段党支部开展3月份集体学习 (2024-04-11)
闫潭管理段党支部开展2月份集体学习 (2024-04-11)
闫潭管理段党支部开展1月份集体学习 (2024-04-11)
安全隐患自查理解 (2024-01-23)
弘扬天府好家风 涵养时代新风尚 (2023-12-11)
秋季树木养护心得 (2023-10-19)
党员思想汇报 (2023-10-10)
24小时新闻资讯排行
24小时工程资料排行
文章评论
评论 |
|